端午回忆·外婆的长脚粽
共 2808字,需浏览 6分钟
·
2021-06-15 06:15
记忆 里的端午是金黄的枇杷果和碧绿的芦苇叶,外婆会裹又软又糯的长脚粽......
01
码农故事汇
人总是在很多年之后忍不住去想多年前发生的一些事情,年素清也不例外,在而立之年独自迎接端午节的时候,忍不住去暗自回忆童年时候的节日情景。
年素清在很小的时候,父母迫于生计便出门打工去了,她便成了留守儿童,是放在外婆家、在外婆和外公的照料下成长起来的。那时候,年素清最盼望的就是一年里的三个节日了,春节自不必说,那时父母会提前回来,给她带回来好多新衣服和零食。而端午和中秋,虽然父母不一定会回来,但是外婆会准备很多吃的。和现在一样,那时的人也比较重视这样的传统节日,不论是外婆,还是同村的其他人家,都会在那一天杀鸡宰鱼,表示对“过节”的重视。
不巧的是,在年素清的印象里,端午和中秋总是和农村的农忙挤在了一块儿,村里的乡亲们在端午时节忙着插秧种稻,到了中秋时分则忙着收割成熟的稻子。尽管如此,村里的女人们还是会抽出空来张罗着过节的事。
02
码农故事汇
当院子里那棵碗口粗的枇杷树上的果实由绿变黄、门口的那株栀子花开满雪白的花朵的时候,年素清便知道端午临近了——那也是吃粽子的时候了。由于端午总是和插秧挨在一块儿,外婆和外公要起早贪黑地忙着水田里的活计。
早上,天刚麻丝亮,外婆起床烧早饭。等一家人吃过早饭,年素清背起书包去上学,外婆则掐下一朵栀子花用黑铁发夹别在胸前,再穿上米靴戴上自己缝的指套下地去插秧。临走前她特地嘱咐外公不要忘了去村前的池塘摘“粽叶”,她好晚上回来包粽子。
等年素清下午放学回来,外公果然就按照外婆的吩咐摘好了粽叶——芦苇叶。在年素清的故乡,最不缺的就是水沟池塘,那里生长着茂盛的芦苇,那里的芦苇每年都为附近的乡亲们贡献着包裹粽子的那一层绿皮——粽叶。
外婆回来后,先对外公的芦苇叶表达赞许“嗯,挺宽的叶子。”同时,她会拣出几片狭窄的叶片丢给年素清让她扔掉,口里碎碎地念叨:“这么细的叶子能做什么使?”
外婆先将芦苇叶在开水锅里轻轻焯过,原本青绿色的叶片立马变得更加翠绿,就像绿布湿了水之后被洇成墨绿色一样,原本清脆易开裂的叶片经开水焯过之后就会变得柔韧起来,包粽子时不易开裂。开水之后还要过凉水,过完凉水之后,外婆交给年素清一把剪刀,让她剪去芦苇叶的叶柄。“仔细剪刀手!”外婆叮嘱年素清。小小年纪的年素清很乐意做这样的事,因为她觉得这样自己也为“包粽子”这件事出了力。叮嘱完年素清,外婆找出淘米箩,灌满整整一竹箩糯米去水边细细淘洗,路上顺便在柴火堆上抽一把稻草,在树干上用力抽打几下甩出稻草上的叶片,只留下光滑结实的杆,到水边一并漂洗,她要用它们做栓粽子的绳索。
03
码农故事汇
东西都准备好之后,外婆在一家人吃过晚饭之后才正式开工包粽子。
外婆坐在灯下,芦苇叶、糯米和稻草依次在她身边排开,在橘黄色的灯光下,年素清记得剪好的芦苇叶泛着碧绿的光泽,水洗过的糯米粒涨得饱满圆润。外婆将提前泡好的红豆倒入糯米里,血红色的豆粒混入雪白的米粒之中,在外婆双手的作用下,不一会儿便成了白底红点的花布块儿。
外婆随手抓起两片芦苇叶,上下对叠整齐,两片叶子边缘叠在一块儿,右手食指和中指夹住叠在一块儿的两片叶子的前端轻轻一转,外婆的左手里便握住了一个圆锥形的容器,叶梢则像燕子尾巴似的垂在了外婆的手背上。外婆右手抓起掺了红豆的糯米放进卷成圆锥形的粽叶里,使劲按压,为的是让包出来的粽子更加紧实,之后将叶片剩余的那部分对折之后盖在糯米上左手食指压住,右手扯过一根湿稻草,沿着粽子的几只角缠绕几道,为了使缠绕更加坚固,外婆用牙齿咬住稻草的另一端反复拉扯几次,最后打上结,放入旁边的空竹篮里,一只碧绿色的长脚粽便大功告成了,接着是第二只、第三只……
坐在边上的年素清总是忍不住拿起芦苇叶学着外婆的动作,可不论她怎么学、怎么做,却还是包不出外婆那样的长脚粽。总是做到一半,不堪蹂躏的芦苇叶裂开了,里面的糯米洒了一地。外婆轻声斥责道:“快别糟蹋我这点东西了!”年素清不甘心,睁大眼睛再看外婆包出几个粽子之后,继续尝试,最后粽叶没开,糯米也没洒出来,就是包出的粽子和外婆的成品相去甚远,完全没有外婆包出来的形状——那只是勉强把一小把糯米用两三片芦苇叶包裹了起来,最后用稻草胡乱地缠做一通,无棱无角,也不够紧实。外婆看了哈哈大笑,说:“包粽子必得讲究紧,你的这么松散,放锅里一煮就开了。”年素清嘴硬不承认:“才不会呢!”“不会?那留着明天给你自己吃。嘿嘿。”外婆说:“快别捣乱了,给我数数包了多少了。”
“一二三四五六……一百。”眨眼的功夫,外婆便包出了百来个粽子。
“去,叫你外公来,把粽子缠上。”外婆吩咐年素清去叫外公,手里的动作仍在继续。
外公过来之后,将竹篮里包好的粽子捋齐,以十个为数,抓住缠粽子的稻草搓在一块儿成了一截短短的草绳,再将两股草绳系在一起打个结,这样,二十个粽子就连在了一块儿。等外婆用完了所有的芦苇叶子和糯米,外公缠好所有的粽子,将它们放进大铁锅,注满清水,满满的一锅,外公盖上锅盖,总有些调皮的粽子露出长长的尖角,阻挡着锅盖与锅沿的接触,外公揭起锅盖,再仔细整理一番,确保所有的粽子都被淹到了水面之下——露出水面的部分不容易煮熟。接着便是干柴烈火,锅里的水沸腾着,一滚接着一滚,灶膛里的木柴一根接着一根……
外婆忙完便拉我去睡觉了,她说粽子包得紧实,难烧透,让外公在厨房多烧一会儿火,烧完盖着锅盖焖一夜。
睡觉前,混着芦叶和糯米的清香味已经从厨房飘到了厢房,我既开心又期待,因为明天早上就能吃到又软又糯的粽子了。
04
码农故事汇
在往后的日子里,年素清每年都会吃到外婆裹的长脚粽,直到后来外出求学,毕业后去外地工作。年素清接触到了各种各样的粽子,以箬竹叶作粽叶包成的三角粽和四角粽,里面包裹着各种各样的馅料,蛋黄、瘦肉、蜜枣……可年素清怀念的还是外婆用芦苇叶包出来的、只掺些红豆的长脚粽。
外婆已经年迈,她日渐松动的牙齿使他几乎放弃了包粽子的传统,她难再包出包裹紧实的长脚粽了。外婆有些无奈地叹气:“人老了,不中用了。”家里的女人们,不论是年素清的母亲和姨妈们,还是年素清,没有一人传承了外婆的这门手艺。小姨曾经对外婆说:“以前那是条件苦,现在想吃就花钱买,什么馅的都有,不比你费那老大劲自己包的强?”
随着外婆的长脚粽一起消失的,还有院子里的枇杷树和栀子花,它们在老屋翻修、门口平整成水泥地的时候被砍掉了,那些混着枇杷和长脚粽的端午节定格在了年素清的回忆里。
END
往期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