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8年,我决定带全家离开上海

程序新视界

共 3558字,需浏览 8分钟

 ·

2021-12-24 10:45

大家好,我是二师兄。最近公司招聘,面试了不少大龄程序员,其中不少人甚至还没想清楚自己的职业规划。很多地方跟作者的感悟很相似。不过,无论何时,无论别人怎么选择,自己总得有自己的目标和方向。这样,才不至于焦虑,才能更好的活在当下。

作者肖飞,诺西软件架构师2006 年从浙大硕士毕业,魔都从事8年软件开发,在上海完成了落户,结婚,买房,生子,但是最后老哥还是举家回到了成都。是什么让他离开“稳定扎根”的上海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的想法。

下面是正文:


我是四川人,虽然一毕业去了上海,心里却一直有回成都工作生活的想法,于2009年贷款在成都2,3环之间买了一套三房。

2014-2015年,我和老婆先后在成都找到工作,陆续举家迁回。

2016年,在上海楼市一个小高峰期间,抓住时机,卖掉位于上海浦东周浦的房产,还掉贷款后落袋400W。

2017年,成都楼市开始跃跃欲动,我果断出手,在所住小区买了一套次新房套二,然后在温江光华大道买了一套联排别墅。
如今,在我小区两套房,一套自住,一套父母住,吃饭一起吃,娃一起带。个人觉得这是最好的模式,和父母在同一小区分开住,既能互相照顾又能互不干扰,这比一大家人同住个大套三套四都好。温江那边的别墅打算这两年开始装修,等娃上高中住校,就可以去住住,让老人家也享享福。
回顾我从参加工作以来这15年,一条主线就是买房,从2008年在上海浦东郊区的60平小房子,到2012年换大套三;从2009年在成都买第一套房,到2017年卖掉上海房子在成都再次置业。
我买了5次房,跨越一东一西两大城市,经历了中国楼市最惊心动魄的暴涨阶段。幸运的是,我参与了这个进程。虽然我每一次买房目的都不是为了投资,而是自住和改善,但确实,我是这一进程的受益者。
有得必有失,从上海回成都,我放弃了在上海可能更好的工作发展机会;我老婆放弃了在大学的工作以及在上海的朋友圈;儿子放弃了在上海受教育和参加高考的机会;我们全家都放弃了人人梦寐以求的上海户口。
现在在成都,我在一家软件研发的私企任部门经理,老婆在一家国企做项目主管。看起来工作还不错,但我们时常都觉得很累心。成都的公司企业和上海相比,在制度和管理上普遍要差一个档次,人浮于事,责权不分,管理混乱的场景太多太多。归根结底,还是人的素质和一线相比要差一个档次。
作为中层,觉得无论是高层领导的眼界和气度,还是手下员工的基本认知和职业素养,都无法和上海相比。有的时候除了应对本职工作,还要花比在上海多得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应付复杂的人际关系和智识不够的同事员工。时间一久,我们都很疲惫和厌倦了,很多时候都萌发出离职的想法。可是,离职又能做什么呢,自己创业也不现实,在成都也没什么人脉和机会。
成都和上海最大的落差,还是人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文化的落差,是软环境的落差。
成都人做事更讲人脉和关系,而上海人更讲规矩和契约精神,各有好坏。在上海认真做事的人很轻松,因为大家都看结果,尽量避免无谓的消耗和内卷;而在成都办事,除了事情本身,相关利益方的博弈也很重要,你不得不照顾到各方的利益需求,有时甚至要选边站队。越是稍落后的地方,情商显得越重要,因为人治,因为制度的不健全和不被广泛认同;即使有制度和规矩,但大家缺乏对制度规矩的一致认同和敬畏之心,制度也就成了空中楼阁,落不了地。这就是人的职业素养和素质这个广泛基础的重要性,偏离这个大环境,好的也会变成坏的,专业的也会变成特殊的,所谓劣币驱逐良币,这也是一线和二线最大的软差别。
但凡事都有两面性,另一方面,你在成都会觉得周围的人都很热情热心很好相处,反之在上海,你会时常觉得周围的人多多少少有一些些的冷淡冷漠。这也是人情型社会和制度型社会的典型区别
除了在工作事业上感觉落差较大,其他方面都觉得在成都要比在上海更好。因为在上海住在郊区,硬环境非常一般,周围就像一小城镇,心理感受也不好。一次在周浦医院看病,医生说你这个还是去上海看看比较好,感觉自己待在了个假上海。只有去上海城里转悠的时候,才能真正感觉到自己是在上海。
而在成都,因为就住在二环附近,上班也在高新区,所以活动轨迹都在都市区,不管是硬环境还是心理感受,都觉得自己是个真正的成都人,而不会时常被上海老阿姨从头到脚的打量一番。
成都这几年的公园绿道修建的非常好,周末经常去环城绿道骑车,真的可以绕着城市骑好远,一路绿荫繁华美景,心情舒畅。空气治理得也非常好,艳阳天增多了不少,看雪山的日子也多了很多。同为北纬30度附近,气候真的是比上海要宜居一些,没有上海极端的冷和热,也没有经常性的大风和偶尔的台风,植被也更加丰茂。
地震的威胁,个人觉得在2008年汶川地震以后,虽然偶尔附近会有一些小震,其实成都是更加安全了,因为积蓄几千年的能量已经释放掉了,下一次同样规模的,可能又要积蓄上千年。如果现在还没有震,大家没有意识到这个威胁,反而是最危险的。
成都环城绿道
回成都很大的一个利好,就是饮食。本身是四川人,对川菜和四川小吃还是情有独钟。更关键的是,成都的饮食文化比上海要更加的浓厚,选择也更加的广泛。回成都这么多年食欲得以满足之后,现在偶尔也会怀念曾经嗤之以鼻的上海小笼,苏州汤包和大排面,爆鱼面,满大街的沙县小吃,兰州拉面。
都市生活方面,成都真的不差上海,各大商圈,春熙路太古里IFS,万象城一二期,大悦城,城南高新商业集群等等,无论规模还是时尚度,都和上海有的一拼。这一点从城市社销零售总额排名就能看出,成都一般都紧随北上广深之后。
抖音上的风靡全网的成都太古里街拍,也是时尚流行度的一大证明。吹是一方面,首先你要有吹的资本,不是随便拿一个地方都能吹得起来的。成都的休闲风比上海浓,到处都是茶馆酒吧咖啡吧,街头艺人,文艺小资的情调和上海很像,而且更加亲民接地气。
成都小通巷茶馆
公共交通方面,成都真心不错,地铁在去年疯狂通车300多公里后,现在体感印象初步有了上海的感觉,那就是走不太远都能找到一个地铁站口,这是触及一线的一个标志。除了地铁,以二环高架为原始骨架的快速公交系统也在城市东西南北初步形成,乘坐体验优良。毛细血管社区巴士更是比上海要丰富和有特色。公交次卡,一元一次,换乘免费也是上海没有的。
还有一点体验印象深刻,成都公交司机,甭管有人下没人下,每站必停必开门,哪怕是象征性的把车门开关一次;而上海公交车,印象最深的就是司机到站大喊:"下车哇",没人回应就不停了,如果你没注意就很容易错过站。
成都玉林西路社区巴士
教育方面,由于户口落在锦江区,所以教育资源算成都很好的了。小学上的川师附小私立,初中要多校划片摇号,运气不错摇中了七中育才,也算是抵消了放弃上海教育的遗憾吧。
我们也不期待小孩学习一定要多优秀,如果以后他有能力考上清北复交,我们也会建议他毕业回成都工作,如果有能力出国深造就出国,留在一线的性价比太低。当然,这要看他自己的意愿,孩子大了,也就随他了,我们有自己的生活。
总结和建议:从上海回成都,有得有失,总体上还是要感恩生活,感恩命运。
无论你选择哪座城市,都要努力,热爱生活,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选择。
从一线回到二线,如果你能接受工作事业和软环境上的落差,其他方面性价比还是很高的,毕竟房价差距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如果你是事业奋斗型的,喜欢在事业打拼中获取乐趣和生命的意义,留在一线;如果你是生活安稳居家型的,喜欢舒适平和小富即安,回归二线,在平静生活中找寻属于自己的诗与远方。

40岁,相信命运。人生有时看似有很多选择,其实选择非常有限;看似都是自己主动的选择,其实都是命运的安排,自己只不过是遵循这样的安排罢了。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你真的觉得自己有的选吗,没有,我们都是被时代,被历史的潮水,被一只无形的手,推到了这里。

感恩命运。

往期推荐

HttpClient使用不当,服务挂了!是时候系统学习一下了

亲身经历,大龄程序员找工作,为什么这么难!

CentOS 将于年底终止!Linux服务器该何去何从?

我在美团的八年

大厂都在用EhCache,它到底比Redis强在哪里?

Dao,Service,Controller,Util,Model代表着什么,为什么这么划分?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不错,那么,下篇通常会更好。添加微信好友,可备注“加群”(微信号:zhuan2quan)

一篇文章就看透技术本质的人,
  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的人,
  注定是截然不同的搬砖生涯。
▲ 按关注”程序新视界“,洞察技术内幕
浏览 10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