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老想着找什么跟“真我”高度匹配的工作,不存在的!
共 2122字,需浏览 5分钟
·
2022-01-09 19:03
做过很多工作,没有一份是自己喜欢的,总觉得应该有一份工作刚刚好和自己匹配,但苦苦寻找,却总也找不到。
这是不少咨询客户的困扰,也是很多抱怨“每天上班都在消耗自我”的职场人的困扰。
实际上,这种困扰的背后,往往是这样一种认知:在我们的内心深处,有一个真正的恒定的自我,只要找到匹配这个真我的工作,就可以快乐幸福的干下去。
这种认知,也是工作痛苦的根源之一。
因为你一旦认为有一个恒定不变的自我埋在身体里,你就会执着于把它挖掘出来,然后对照着它去找真正匹配的工作。这里面,就会产生两种的痛苦:
觉得有真我,但挖不出来,痛苦。
觉得找到了真我,但找不到匹配真我的工作,痛苦。
在这两种痛苦的驱使下,很多伙伴就开启了“寻找真我同时寻找与真我匹配的工作”的模式,钻入了永无尽头的黑暗隧道。
但实际上,你并没有一个恒定不变的“自我”,你是由无数个可能的自我所组成的,你的自我,是因由着这无数个可能的自我而不断变化的。
人前强颜欢笑的那个你,是你的一个可能的自我;人后暗自抽泣的那个你,是你的一个可能的自我;做喜欢的事时乐在眉梢的那个你,是你的一个可能的自我;做讨厌的事时愁眉紧锁的那个你,是你的一个可能的自我;低落时唉声叹气只想躺平的那个你,是你的一个可能的自我;激昂时英姿勃发渴望奋进的那个你,是你的一个可能的自我……
所有这些情境之下的那些你,那些你的侧面,都是你的一个可能的自我,都是你完整自我的一部分。这些可能的自我,会跟着外部环境和外在刺激的变化而变化。同时,这些可能的自我中的一部分,也可能会随着外部环境变化而消失,类似的,又有一些新的可能的自我随着意外到来的外在刺激而诞生。
你的完整自我,是由这些不断变化、消失、诞生的可能的自我所组成的,其内涵,也是会跟着外部环境和外在刺激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可能此时增一分你不愿接纳的东西,也可能彼时减一分你不愿舍弃的东西。
也就是说,你完整的自我,无时无刻不在变化当中,你没有一个恒定不变的真我。
这个事实,你回顾一下5岁的你、10岁的你、18岁的你、22岁的你、30岁的你、35岁的你、40岁的你,就可以自行发现。
没错,随着时间流逝,随着环境变迁,随着经历丰富,你的自我一直在发展当中,你必然变得“今时不同往日”,你必然会发生难以回溯的变化。
所以,你既不必去纠结现在的自我,是不是5岁时那个真我,也不必执着于“找到真我”,按照“真我”去发展你的工作。
你只需要去分辨,现在的完整自我中,有哪些可能的自我,是你喜欢的、是你愿意放大的、是你想要长期发展的,把它们找出来,多在它们上面花时间,多去实践,在行动中把它们培养得更大,进而让你的完整自我,在多数时候表现出那些你想要的自我,就可以了。
简言之,你要做的就是两件事:
分辨你喜欢的自我,假设某个自我是你想要的
用行动塑造那个自我,把它塑造成你喜欢的样子
接纳了这种做法,你就会关注当下,就更愿意面向未来,就更容易行动起来,跳出“寻找真我和与之匹配的工作”的陷阱,用行动去创造出想要的工作。
那么,怎么分辨你喜欢的自我呢?
具体做法有两种。
第一种是“回顾过去,体味感受”。
具体讲,就是将过去发生的那些令你产生明显积极情绪的事情或情境找出来,去分析其中涉及到了哪些知识、哪些技能、哪些人际互动行为等。然后你就可以试着结合当下的情况,去运用类似的知识、技能、互动方式等,看看自己的感受是不是依然是积极的。如果是,那这些事情或情境,就呈现出了你喜欢的自我。
第二种是“设想未来,代入体验”。
具体讲,就是假设奇迹发生,你实现了完美生活,然后你代入进去体验,在这种生活里,你是什么样子的,做什么工作,取得了哪方面的成就,有哪些角色,日常都做些什么……在所有这些当中,就有你喜欢的自我。
一旦你运用上述两种方法分辨出“喜欢的自我”,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就是去行动,去用时间和精力来饲养这个可能的自我,把它养大。
说到行动层面,很多人又会产生疑虑——万一我找到的这个可能的自我不是我真正想要的,我岂不是白费力气,还可能付出极大的机会成本?
没错,就算你分辨出一个你喜欢的自我,也仍然存在模糊性和不确定性,不一定百分百就能把它养大,养成你喜欢的样子。
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就是这个世界的本质,你永远不可能找到一个确定的、明白无误的、只要努力做就能有预期收获的方向。
但你可以用行动来消除模糊性和不确定性。
想想你在大雾蒙蒙的早上去爬山,你是看不到远方的山峰的,但你只要盯着脚下,一步一步往前走,慢慢就会看见。
所以,不要畏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你已经拥有了对抗它们的终极武器——行动。
行动,可以让目标变得清晰,可以塑造出你想要的未来。
关注“安晓辉生涯”,遇见更好的自己
往
期
回
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