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差评也能成为一门生意,12人被抓,涉案金额200万
共
1165字,需浏览
3分钟
·
2022-06-18 15:12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在网上购物,省时省力,动动手指就能买到家。而大部分朋友在网购时,都会先看一眼评价,如果存在很多差评,可能就会放弃消费。买家给予一个差评,就意味着失去了潜在的几十单生意,评语越恶劣,造成的影响就越大。于是乎,这些让卖家头疼的差评,滋生了一条灰色产业链:代删差评!近日,安徽合肥,警方破获一起侵害公民信息案,抓获犯罪嫌疑人12人,查获公民个人信息数万条,涉案金额达 200 余万元。去年12月,群众报警,称有人用高价“购买”在互联网企业平台上发布差评的用户信息,再通过用“好处费”的方式诱导此类用户删除差评信息,从商家处赚取差价,牟取暴利。经查,河南某科技公司组织“业务员”在网上主动与有差评记录的商家联系,吹嘘可提供“代为删除差评”服务。商家有意向后,“业务员”便通过非法手段购买做出差评用户的个人信息。获得用户信息后,该团伙便拨打用户电话,骚扰用户并许诺支付一定的“好处费”等诱导用户删除差评信息。一头主动联系有差评的互联网商家,向其收费删差评;一头购买打差评的消费者的信息,取得联系后诱导其有偿删差评。最后从中赚取差价来牟利。12 人仅靠电脑 20 台、手机 55 部,将“删差评”这件事做成了一门生意。售后评价这个东西,本身是为了分享真实购物体验,帮助其他消费者从中获得关于商品的真实信息。如今却在利益的催使下逐渐“变了味儿”,不少网友也是纷纷吐槽。
其实很多人在给出差评前内心或多或少都有些顾虑,这些差评会给我带来麻烦吗?会有商家报复或给外卖员带来额外压力吗?毕竟出现“差评事件”也不是一次两次了,上门威胁的,还有送花圈的......
现在,当点进去店铺后,动辄99%、100%的好评率,又能有多少是真实的呢?这样的评论区和评价体系还有存在的必要吗?互联网时代,消费时参考评价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网友的习惯,“种草还是避雷”逛完评价区就能够迅速确定。起初,消费者在平台上“真心实意”地打分评价,成了很多人的“消费指南”、“避坑宝典”。可如今,有专门收钱写好评的,也有专门收钱删差评的,无非就是为了提高自家店铺的推荐排名,增加交易机会。
但是,这些商家有没有想过,如果产品质量不好,就算是“好评如潮”,也是不会有回头客的。而那些愿意删除自己的差评,换取蝇头小利的用户,也许下次消费踩雷的就是你自己。虚假的评价太多,就会失去公信力,这对于平台、商家、消费者来说都不是好事。
浏览
19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