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难了,APP不卷都不行了
大家好,我是鱼皮。事情是这样的,前几天和我一个产品经理朋友吃饭,跟我吐槽他最近接手的一个APP项目,说这个APP已经上线大半年了,看上去就像是一个「饕餮」,什么五花八门的功能都往里塞,然后加上APP一有点小问题或者增加一个小功能就需要发版迭代,缓存数据也积越多,就导致这个APP变得极其臃肿,安装包也是不断在递增。
而且这个APP一直以来都是靠两个团队来维护,一支负责iPhone版本、一支负责Android版本。这两拨人具备的知识结构、采用的编程语言、掌握的技术概念都是不兼容的。产品经理(也就是我那朋友)想实现同一个业务功能,必须跟这两拨人都说一次,还会经常导致版本功能经常性不同步。
然后我就说:“一些业务功能用H5的实现就行了呀,那这样就可以同时在 iOS 与 Android 进行上线,开发成本还低,响应也更快。”
然后我朋友就反驳我说:“你自己也做过H5开发,你就知道 H5 存在些许弊端,例如 APP 原生的系统权限 H5 多数是获取不到的,也不支持本地缓存,所以还是得养着iOS和Android两个团队,分别负责各自平台上的一些原生部分的工作。加上App功能随着时间的积累越堆越多,开发团队人员也进进出出,我们那App变得越来越“脆弱”,每次发版的时间更长、需要回归测试的功能点更多。根本就不存在「敏捷迭代」一说了,开发团队也一直在开发新功能、填补安全漏洞、被客户投诉之间疲于奔命。”
我那朋友看着这个被五花大绑的APP,再看看这帮被发版折磨的开发小哥,就跟我说了一下他后续需要改善的地方,大致就是如下几点:
1、服务不再受发版所限制,支持热更新。想一想每次修个小bug也要对整个App重新编译、打包、回归测试、向各应用商店申请上架、等上几天才获得批准,甚至有被驳回的危险,这个过程多痛苦?
2、节省研发投入,业务功能不需要在安卓和 iOS 统统开发一遍,维护多套代码。
3、APP安装包可以有效减小,减少用户手机内存的侵蚀。
当我听完他的总结后,我说:“这个用小程序不就能够轻易解决吗?你看,小程序天然具备跨平台能力,一套代码可以在 iOS 与 Android 两个平台中运行,其次小程序有远超过 H5 的体验(支持本地缓存,Webview,有丰富的组件与支持库),同时还支持热更新,也可以避免 DOM 泄露。
如果你们APP的部分业务功能以小程序的方式实现,可完全独立于App之外进行开发呀,也可以由不同的团队独立开发,自由发布,不会影响APP核心功能,而且小程序在APP侧是无感的,如果存在啥BUG,可瞬间下架。”
我那朋友突然恍然大悟,对这个「Native+小程序」的技术框架表示认可,还没高兴一会,就出现了新的疑问,想法虽然不错,但是他们自己想实现类似微信或者支付宝那样的小程序平台,这个投入估计不可估量,领导不一定同意哇。
然后我想想也是,要不我也再帮你调研看看吧,看看其他APP是怎么做的,多想几个方案到时候一起汇报。
正当我朋友一筹莫展时,年前我偶然在逛Github上发现一个「小程序容器」技术方案,这一下可让我提神又醒脑,这不正是我朋友需要的吗?这个技术方案号称只要在你的APP集成这个叫做「FinClip」的小程序容器SDK,就可以直接在你的APP上架和运行小程序。(当时我就在想如果Github也可以一键三连就好了)
而且这个技术方案里面有一点简直太赞了,就是它们可以兼容微信小程序的开发规范,也就是说如果你之前有开发过微信小程序,可以在不改代码的情况下,直接把这个微信小程序迁移至自己的APP里。
然后它们除了提供小程序容器SDK之外,也是提供了一个后台管理系统,可以统一管理自有和外部开发上架的小程序,进行审核以及对收集到的小程序数据进行分析,也没啥学习成本,简单易用。(感觉我那朋友后续可以减少很多开发量)
而且由于 FinClip 提供的 SDK 是相同的,你所开发的小程序,可以在同样集成了 FinClip SDK 的 APP 里运行,做到一次开发,到处运行的效果。这样业务功能小程序也不局限于自有APP或者微信上使用,还能覆盖更多渠道。
还有就是它们这个 SDK 除了支持 iOS、Android移动端外,也同时支持Windows、MacOS桌面端,毕竟现在在PC端打开小程序也是大势所趋。
FinClip介绍视频,想了解的朋友可以看一下
我把这个技术方案立马分享给了我朋友,我朋友看到后也直接把这个 FinClip 技术方案发给他们领导了,然后他还得到了领导的夸奖,夸他说:“ 可以啊,没想到你小子挺卷的啊!”
放假的时候,又恰好看到这个FinClip官方在做一个盲盒活动,就突然想起要把这个技术方案也推荐给大家,顺便也把这个活动分享给大家,据说中奖率还挺高的,大家可以试试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