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家庭的宠物渗透率很低?
1.5万年前,人类出于各种目的,开始饲养动物。为了食用,饲养了鸡鸭牛羊;为了耕种,饲养了牛;为了保障安全看家护院,饲养了狗,为了消灭鼠害保护粮食,饲养了猫。
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了以观赏和陪伴为目标的饲养动物,比如饲养猫、狗、仓鼠、金鱼。这些用于观赏、陪伴等娱乐活动,出于精神需求而非经济目的,而被人为拥有及饲养的动物,称为“宠物”。
根据《艾瑞咨询:2023年中国宠物健康消费白皮书》,2021年,中国宠物家庭渗透率为17%,远低于美国的70%。
也就是说,只有17%的中国家庭饲养了宠物,远低于美国。这是为什么呢?
特别说明在正式开始之前,先说明两点:
1.只讨论猫狗这两种宠物。 宠物分为猫、狗、啮齿类(如仓鼠)、爬行类(如乌龟)、水族类(如鱼、虾),其中猫和狗被宠物主广泛接受,是最常见的宠物类别。因此,本文只讨论猫狗。
2.只讨论城市养宠。农村地区出于捕鼠、看家护院等功利性目的而饲养的猫狗,不能被定义为宠物。城市中不存在这些需求,饲养的动物多出于娱乐目的、满足精神需求。因此,我国的养宠行为,主要集中在城市,本文只讨论城市养宠。
养宠的条件养宠物需要一定的成本,并非人人都会饲养宠物、都能饲养宠物,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1. 有养宠的需要,认同宠物价值
宠物能为宠物主提供很多精神层面的价值:
-
伴侣和情感支持:宠物是人们忠实的伴侣,特别是在单身家庭或老年人家庭中,与宠物相处可以减轻孤独感,提供安慰和温暖。
-
健康益处:与宠物相处可以带来身心健康的益处,如降低心理压力、减轻抑郁症状、降低血压。
-
儿童教育:宠物对于儿童的成长和教育也有积极影响,养宠物可以培养儿童的责任心、同情心和关爱他人的能力。
城市中有很多独居生活的上班族、老人,以及带孩家庭,他们都有养宠的需要,如果也认同宠物的价值,就是养宠的潜在目标用户,才有可能养宠。
2. 足够的收入
养宠需要较高的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 只有有足够的收入,为宠物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
养宠会涉及到以下开支项目:
-
饮食:宠物的基本需求,比如猫粮狗粮、宠物零食。
-
医疗:宠物也有医疗的需要,比如宠物体检、疫苗、驱虫、牙齿保健、生病。
-
住宿和娱乐:宠物需要舒适的生活环境和娱乐空间,比如猫舍狗舍、猫砂盆、猫树、磨牙棒。
-
培训:部分宠物需要接受基本的训练来适应环境,比如训练狗执行简单的指令。
-
护理:宠物也需要一些基础的护理,比如洗澡、美容、修剪指甲。
-
其他:比如宠物保险、宠物旅行、宠物丧葬等等。
数据显示,64%的养宠家庭月收入超过1万元,单只宠物年均消费6600元,占居民总消费的0.42%。由此可见,养宠有不低的收入和消费能力要求。
3. 较大的居住空间
养宠需要较大的室内居住空间,便于宠物在家里生活和活动。
对于在城市生活的大部分人来说,白天需要外出上班,晚上才回到家,且城市不允许宠物独自在公共空间活动,因此宠物大部分时间都只能待在家里。
养宠家庭需要较大的居住空间,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较大的居住空间,能够为宠物划分特定的功能区,如玩耍区、清洁区。居住空间小,宠物就只能和主人共享生活空间,给主人的生活带来不便。
二是较大的居住空间,能够为宠物提供较大的活动范围,保障宠物的健康。如果每天都生活在很小的房间里,也容易出现应激和各类情绪问题,尤其是狗。
4. 照顾和陪伴宠物的时间精力
养宠不仅要花钱,还需要耗费不少的时间精力照顾和陪伴宠物。
定期给宠物做清洁护理,如洗澡、修剪指甲、驱虫、牙齿保健。如果宠物生病了,还需要去宠物医院看病。日常还需要给宠物喂食、清理宠物掉的毛发、陪宠物玩耍。对于狗来说,每天都要出门遛狗,因为狗狗是需要运动和奔跑的动物,如果达不到运动量的要求,就容易出现肥胖过度、拆家、自闭、性格偏激等情况。
调查显示,狗需要相对较多的时间投入,包括照顾饮食、遛狗、互动,每天需要1~2小时,大型狗更多。猫相对独立,每天也需要0.5~1小时。照顾和陪伴宠物的时间,也是不少的成本。
5. 政策支持
国家在法律政策层面对养宠行为进行了相关的规定,以保障居民的安全和动物的健康。《动物防疫法》规定了动物养殖方面的管理要求,《家庭犬管理办法》对宠物主的责任、犬只的养育要求、犬只登记进行了规定,各地方政府也纷纷出台了管理条例。
与此同时,房东、公寓管理处也会对养宠行为提出一些限制,比如部分房东不允许租客养宠,或不允许养特定种类的宠物。
我国家庭宠物渗透率低的原因随着社会变迁和文化观念的改变,我国的宠物文化正在逐渐发展和普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和家庭开始重视宠物的陪伴和关爱,宠物市场也在不断扩大。未来我国家庭养宠物的比例可能会继续增加,但相对于美国仍然较低。这可能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1. 对动物功利性的主流定位
传统文化中,对动物的功利性定位,仍然占据主流,大部分人不认同宠物的价值。
我国的传统文化中,人与动物的关系相对较为功利。比如对狗的定位是看家护院,对猫的定位是抓老鼠。因此,在传统观念下,即便养了猫和狗,也只是功利性地饲养动物,为它们提供基本的生活必需品。而不是把动物当成宠物、当成家庭成员,为其提供家人般的生活条件。目前,对动物的功利性定位依然是主流。
虽然新一代的年轻人对宠物的认知与传统文化有很大的差异,更多年轻人将宠物视为家庭成员,但这些年轻人目前还不是社会生产的主力,消费能力暂时不足,养不起宠物。
具备一定消费能力的人,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不认同宠物的价值,而接受宠物定位的新一代消费能力不足,宠物的渗透率自然就低。
2. 住宅空间小,不利于宠物健康
我国家庭普遍住宅空间不足,抑制了人们释放养宠需求。
随着我国的城市化迅速推进,很多家庭搬进了城市。由于我国较高的房价,城市居民的住房面积普遍较小。根据七普数据,2020年,我国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41.8平米,城市人均仅36.5平米。除去公摊面积,使用面积仅27.4平方米。
反观美国,人均住宅面积大,60%为独栋别墅,面积达200m²,不仅室内空间大,还有独立的小花园,这为宠物提供了很大的活动空间。
我国普遍性的较小住房面积,无法为宠物提供良好的生活空间,不利于宠物身心健康,抑制了养宠行为。
3.缺乏照顾宠物的时间和精力
上班时间长,大多工作压力大,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照顾和陪伴宠物。
城市打工人,很多早上七八点就要出门,晚上七八点才下班,之后可能还要做家务、学习新技能、刷剧、跟朋友聚会,剩余时间非常少。更何况下班之后可能疲惫不堪,根本就没有精力陪宠物玩耍、出门遛狗。
养宠需要每天抽出0.5~2小时来照顾和陪伴宠物,快节奏的工作生活状态,照顾自己都不够,如何照顾和陪伴宠物?
4.收入水平普遍不高
我国居民收入普遍不高,不足以为宠物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养宠有很多的开支项目,对收入和消费能力有不低的要求。但我国的高收入家庭占比极低。
根据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库的数据:人均可支配月收入(扣除个人所得税等之外可用于实际使用的可支配收入)在10000元以上的家庭占比仅为0.61%,人均可支配月收入在5000元~10000元区间的是4.52%。
普遍性的低收入,严重抑制了养宠需求的表达。
5.法律政策门槛限制
法律政策对养宠行为的各项管理制度,保障了居民的安全和宠物的健康,但也提高了养宠的门槛。
以养狗为例,不同的城市对养狗的限制不同。如下图:
对于允许养狗的城市,还会提出很多具体的要求。以深圳市为例,根据《深圳市养犬管理规定》,养狗要求办理登记手续、办理犬牌、植入电子标签、接种狂犬疫苗、驱虫、牵绳遛狗等等。为了给宠物更大的活动范围,深圳有大量的宠物友好商场,还建设了少量的宠物公园,但大部分公园都不允许宠物进入。这些规定提高了养宠的门槛,抑制了养宠行为。
除了政府层面的法律法规,部分房东和公寓为了保护室内装修、为其他租户提供安全安静的生活环境,也会禁止租户养宠。
总结中国社会主流的对动物的功利性定位、住宅空间小、缺乏照顾宠物的时间和精力、收入水平普遍不高、法律政策门槛限制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了中国家庭宠物渗透率低。随着新生代群体对动物功利性定位的颠覆、居民收入和消费能力的持续提升,中国宠物渗透率将会持续提升,宠物市场将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