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城生活,一种相对无奈且幸福的选择

程序源代码

共 4125字,需浏览 9分钟

 ·

2020-09-22 16:38

我小时候经常被人问到一个问题:“你喜欢夏天还是冬天?

“夏天啊!因为夏天可以有两个月的暑假,而且还可以玩水,还有清凉的盐水棒冰、短裤和凉拖,还可以在空调间里打游戏,朝着电扇喊出会发抖的声音。到了晚上,街道两边挤满了出来纳凉的人,再加上台风过后的清新空气......”

我每次回答都是急匆匆的,生怕因为自己的笨嘴拙舌,而无法表达出对夏天的那种期待。

不过季节和职场一样,很多时候并不是以你的主观意愿为导向的,你喜欢也好,不喜欢也罢,该来的还是会来,既挡不住,也推不掉。

就像我在 #你的职场选择,从来都不是自己一个人的事情# 里写的那样,主观决定方向,客观决定成败。

这来回一想,还真TM觉得有道理。

但毕竟这个世界是相对的,是好是坏,是成是败,那就要看你用什么样的标准来衡量他,或者以什么样的心态来面对他。

别的不说,就拿这年头人人见了都恶心的问题 “你幸福吗?” 来说。

有人觉得,家人活着,邻居和睦,工作稳定,这就是幸福。

有人觉得,在恰巧的时光里遇见恰好的人,就是莫大的幸福。

也有人觉得,历经生活 "九九八十一难" 后守得云开见月明,生活在考验他之后又给予他生存下去的希望,他觉得这个中的经历,简直充满幸福的滋味。

还有人觉得,左手拿着五百万,右手搂这仨美女,这才是幸福。

是啊,就像莫洛亚在《人生五大问题》中写的那样:

在讨论幸福之前,应该把重点涵括到 “社会方面” 和 “主观体验”。他认为,人生经历、生活环境、社会背景都将决定他对幸福的主观感受。

也就是说,幸福这玩意是相对而言的。

可能对你而言,向左是幸福,而对我而言,未必。
比如在很多人嘴里的异地恋或两地分居,不仅不可能有结果,更不可能收获幸福,但在有的人身上,之所以这样选择人生,是因为这样的选择相对幸福,至少他本人和他的家人是这样觉得的。
你不信?
最近,我在我朋友的口中听说了一个有关双城生活的故事(一个很要好的朋友,这里就不透露具体姓名了)。
他把白天在上海工作,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他又悄悄地回到了杭州。
一百八十公里,这是上海与杭州的距离,但在许多人的心里,这是太阳与月亮的距离,是工作与生活的距离,是爸爸与女儿的距离。


1


两年前,我这个朋友在杭州的一家互联网公司工作,而且已买房定居,但后来因为工作的原因来到上海。

本来想把家人一起移居上海,但由于老婆工作与孩子读书的原因,只能作罢,于是他便开始了双城生活。
每逢星期五下午6点,他都会急急忙忙地和大家打个招呼,然后跑到地下车库,把包往后备箱一甩,发动,一脚油门,扬长而去。或者选择早走30分钟,三步并做两步的赶往虹桥火车站。
无论开车还是坐高铁,如果运气好的话,他能在晚上8点半左右,坐在杭州滨江的家中,与自己刚上小学的女儿玩一局电子游戏。如果运气不好,碰上堵车,回到家中已经是周六凌晨也是常有的事。
用他自己的话说:“晔倞,你看我现在这叫啥生活?以前常看 ‘非常6+1’,没想到我自己却过上了 ‘5+2生活’……工作日搞得跟过大学生活似的,一日三餐都在食堂里解决,晚上要么加班,要么回到租的房子里跟老婆视频。即便准时下班,也只能跟同事们在办公室里打打游戏。
你问我啥叫 “5+2生活”?说白了,就是一种无奈的生活方式,5个工作日在A点上班,2天周末回B点休息。
有时家里遇到些紧急情况,他只能从公司出发开车到杭州,全程183.8公里,耗时2小时32分钟。虽然有的时候运气好一些,差不多2个小时不到就能到家,但通常都会遇到堵车。
所以,如果碰巧在傍晚开车回家的话,他可以一边行驶在沪昆高速的路上,一边欣赏夕阳西下的太阳。
或许有人会问,为什么要这样来回折腾?直接把工作辞了呗,回杭州活不了吗?
说起来多简单,但每个人的性格毕竟不同,在你身上可能一跺脚就解决的问题,但在某些人身上,他可能就会用自杀解决问题。
就像我这位朋友跟我吐槽的那样:“晔倞,我有好几次都想辞职,不干了。有啥大不了的,杭州现在发展的那么好,到哪不吃口饭?”
“但仔细想想,我觉得自己还是不能那么冲动,尤其想到我的女儿和正在按揭的房子,万一踏空,那该怎么办呢?”
“另外,我的领导今年已经50多岁了,他一直说自己要提前退休。无论从资历还是从能力来看,我都是他最合适的接班人,这样的机会我不能不要啊!
是啊,无数的可能,慢慢等吧,或许你在有生之年能等来你想要的。
用他的话说,他最怕周末在家突然接到一个工作紧急电话,那就意味着他又要把沪昆高速的车程再复制一遍。
每次周末,他既不愿意和朋友聚会,也不想走亲访友,只想静静待在家里和老婆女儿在一起,哪怕只是打一盘小霸王游戏机,或是窝在沙发上看一场肥皂剧,内心也会无比幸福。
时间一长,他老婆和女儿对于这样的周末也习惯了,也很开心,也很期待。


2


好了,这位朋友的故事讲完了。

去年,我在 #不爽就删库?我也曾冲动过,但最终还是忍住了# 中讲述过自己十几年前在杭州的一段工作经历。
是的,我也曾经感受过啥叫 “5+2生活”。
………
06年底,我离开东方购物之后开始四处找工作,正巧有个杭州的朋友找到我,说他朋友的公司在找架构师,问我愿不愿意来杭州发展?
当时的杭州,可不是现在的杭州,不仅阿里还没什么名气,而且没有高铁,交通也十分不便。
但我也不知道自己怎么了,只跟创始人只见了一面,聊了两个小时的情况下,就下定决心要去试试。现在想想,可能是 “股权” 的诱惑力太大,毕竟我当时还不知道股权是什么东西,只觉得 “有了股权,那就是老板”,挺屌的。
这里提一句,我和对方约定的报到日,正是我办理结婚证后的第5天。
…………
与我当年相比,我这位朋友是幸运的,至少他还有车,可以自由支配时间,也不用跟别人挤。
但07年,我既没车,而且还没高铁,每逢周五只能选择与别人拼车,或者跑到杭州长途汽车站,搭乘长达3小时的大巴车回上海。
如果没记错的话,当年从杭州东到上海的大巴票是30块钱一张,15分钟一班,滚动发车。
别的不说,每月光花费在路费上的钱就好几百。如果不是公司报销,我估计早就放弃了,也就没有后来的故事了。
另外,与每周五从杭州回上海相比,每周日从上海去杭州的分离时刻是最痛苦的。
记得有一次,我和媳妇一起坐着公交车来到长途汽车站,一看表,还有30分钟开车,我就顺口说了一句:“时间还早,要不你先回家吧。
她既不走,也不说话,就这样呆呆地看着我。
我很奇怪,就问她:“怎么了?
她突然泪崩,然后抱着我说:“你知道吗?前几天,我在工作中遇到一些委屈,晚上想找人一起吃吃饭,说说话,但打你手机却打不通。
我说:“周三吗?我和你说过呀,那天晚上我在机房里调试设备,手机没信号呀。
她擦了擦眼泪,强颜欢笑对我说:“嗯,我没怪你,我理解。
她咽了下口水,继续说:“我一直在想,为什么你要去杭州?上海不好吗?我知道,你为了梦想,为了我们将来更好地生活,但如果人都不在,光有生活还有什么意义呢?
我刚想说话,她摆了摆手对我说:“好了,不用说什么,我不希望这种暂别搞得跟生离死别似的,我只是一时没忍住,说几句心里话。
“时间差不多了,你上车吧,我回去了。
说完,她故意避开我的视线,一回头,随着人流的前行慢慢的走远了。
本想拉住她解释一番,但这时广播里传来:“开往杭州的浙AXXXX,还有十分钟就要发车了,请旅客们抓紧时间上车。
算了,走吧,不解释了。
十分钟后,我坐在开往杭州东站的大巴车上,看着窗外快速移动的风景,下定决心到公司提辞职报告。
老子不干了,回上海,还怕找不到一份工作吗?搞笑!
但第二天来到公司,看到老板,这个念头又打消了。
为什么?因为那一刻,我脑海中闪现出太多的东西,什么股权啊,什么发展前景啊,什么老板吹过的牛逼啊……等等……等等……


3

经的我也好,现在的我朋友也好,随着交通的便利,像这样的双城生活现在越来越普遍。

很多年前,我曾在某次聚会上与朋友分享过这段经历。
当时,我还刻意在股权、业务发展前景上添加了很多色彩,本想着能在几位妹子面前 “炫耀” 一把,但没想到却被其中一位给讽刺了一番:“你觉得这样的经历很光荣吗?放弃家,放弃刚结婚的妻子,一个人千里迢迢跑到杭州,你觉得这很光彩吗?
“我最讨厌的就是像你这种渣男,什么为了家庭,什么为了将来,都是借口!人家赚的少怎么了?至少每天晚上回家还有热腾腾的菜饭,还有家人为他洗脚,你呢?是不是每天都去足浴房解决啊?”
你瞧,我居然在别人的眼里成了渣男,而且还是在一个长相酷似我前女友的妹子眼里。
看来还是像别人说的那样,富裕的生活都一样,困窘的生活各有各的不同。
张三和李四,每天早上梳洗、熬粥、跟家人一起吃早餐,然后分秒不差地奔向150公里外的地方去上班。
至少,他们还能熬粥,还能和家人一起吃早餐。
而这些,之于很多无房者,都是奢求。

其实,双城生活又岂止杭州、上海,对于那些居住在北京、深圳、广州的人来说,每天穿梭在城区和郊区之间,又何尝不是 “双城生活”?
生活不易,饮食男女,每个人都在努力,没有谁比谁更轻松,谁比谁买房更容易。
对很多人来说,能在工作的地方有自己的房子当然好,但如果不能,那就在工作地的周边买套房,也相对不坏,至少在感情上会比租房好一些。
至少忙碌了一天回到家里,翻开抽屉看看房产证,上面写的是自己的名字。
所以,生活的好与坏,无非是自己的感受罢了。
当然也会有人说,在本地找工作,一切问题都不存在了。但以我那位朋友为例,如果能在杭州找到合适的工作,既能满足经济需求,又能在自己的领域有所建树,他们何必要大老远来上海呢?疯了吗?
那句话咋说的?房子不是你想买就能随便买的,工作也不是你想找就一定能找到。
嗯,有道理。

到这,我突然想起曾经在网上看到过的一段话:

当你悲悯生活让人每天折腾四小时,却并没有在意,有的人连折腾的时间都是奢侈。

嗯,之前看这段话还似懂非懂,但今天写完这篇文章后,似乎全明白了。


-----------------------

扫码关注公众号,订阅更多精彩内容。


“在看和转发”就是最大的支持
浏览 3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