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奖经济学家最新预测!Altman:人类无需工作,我给发钱
来源:新智元 (微信号:AI_era)
【导读】最近,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Christopher Pissarides公开表态,传统意义上的「数理化」学科知识和技能,都将会被AI取代。而如果人类大部分的工作都消失了,将以什么样的方式生存?
最近,201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教授Christopher Pissarides公开表态,在不远的未来,传统意义上的「数理化」学科知识和技能,都将会被AI取代。
这位劳动力市场经济学家警告年轻一代,不要一窝蜂地学习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科目,他说「同理心」和创造性技能可能会在人工智能主导的世界中蓬勃发展。
这位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的教授警告说,从事某些 IT 工作的工人可能会通过推进人工智能技术而播下「自我毁灭的种子」,而这些人工智能最终将在未来取代它的开发者的工作。
「现在需要的技能——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开发数据,并用它来开发下一阶段的人工智能,或者让人工智能做更多的工作——将使现在所需的STEM技能变得过时,因为AI在未来将完成这些工作,」他在接受采访时说道。
「尽管这些工作岗位在增长,但他们的增长的数量仍然没有达到接收所有STEM毕业生所需的数量,因为AI就是为了替代这些工作而生的。」
虽然Pissarides教授对人工智能对就业市场的整体影响持乐观态度,但他对那些希望利用技术进步而决定学习STEM科目的学生表示担忧。
他表示,尽管目前对STEM技能的需求快速增长,但需要更传统的面对面技能的工作,例如酒店和医疗保健领域,仍将主导就业市场。
早在去年4月份,Pissarides就预测,生成式AI将使员工能够提高工作效率,从而减少花在工作任务上的时间。
在ChatGPT等生成式AI工具的帮助下,每周工作四天可能会成为一种普遍的常态。
而在一个月以前,他在接受《财富》杂志采访时,进一步说明自己4月份的预测是合理的。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在ChatGPT等工具的影响下,每周工作时间缩短是一定会发生的。
AI将毁灭劳动力市场?
而如果真的按照经济学家预料的那样,工人的工作时间不断缩短,最终会发生什么呢? 去年,OpenAI CEO Sam Altman曾经在接受大西洋月刊时表示,在他看来,「人工智能一定会让很多工作消失,不附加任何条件」。
而在这篇访谈长文中,Altman以近乎残酷的态度,向记者描绘了在他看来,AI对于劳动力市场以及社会带来的影响和冲击。
「我想知道如果我们突然被通用人工智能包围,今天的工人——尤其是白领工人——会过得如何。通用人工智能会成为我们的助手还是我们的替代品?」
Altman提出了这样的灵魂拷问,作为打工人真的不希望在未来的某一天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回答。
也许到了那个时候,打工人自己也没有资格来回答这样的问题,而只能接受别人(比如老板)对这个问题的答案。
在去年3月的时候,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宾大,纽约大学的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研究,希望搞清楚大语言模型对未来社会的劳动力市场将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他们预测人工智能将首先面向受过高等教育的白领工人开刀,可能会替代大多数的白领职业。
该论文的附录列出了一份令人毛骨悚然的职业清单:
管理分析师、律师、教授、教师、法官、财务顾问、房地产经纪人、信贷员、心理学家以及人力资源和公共关系专业人士,而且在他们看来,收到影响的职业还远远不止是这些工作。
而且,对于整个社会来说,如果这些领域的工作岗位一夜之间突然消失,很多国家的专业阶层将经历一次巨大的洗牌。
就像汽车的出现使载货马车永久失业一样,本田汽车之于马就像GPT-10之于我们一样。
当然,就像汽车的出现创造出了物流行业,司机,旅游行业中的各种其他工作一样,AI一定也会创造现在没有的工作。 但Altman却说,他完全不知道未来AI会创造出什么新的工作。 他倾向于认为,未来的人类将不需要工作,因为也许没有人天生就喜欢工作。 Altman甚至还描绘了另一种让人更加难以接受的情况: 以前的技术革命是可控的,因为它们在几代人的时间内慢慢发生,但Altman却在公开场合表示,AI带来的技术革命将会非常快的到来。 「智能的边际成本将在 10 年内降至接近于零的水平。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工人的赚钱能力将急剧下降。这将导致财富从劳动力转移到资本所有者。这种转移是如此巨大,以至于只能通过大规模的反补贴性再分配来弥补。」全面基本收入会是答案吗?
而面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工作市场的萎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呼吁,如果AI真的取代了人类工作,人类需要全民基本收入(UBI)来保证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在去年11月的一个论坛上,美国前总统奥巴马指出了人们对人工智能日益兴起及其对社会和工作场所的潜在影响的担忧,但表示变革和颠覆性技术「不会消失」。
推荐阅读:
不是你需要中台,而是一名合格的架构师(附各大厂中台建设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