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大模型:零售先行,营销突进

阑夕

共 4236字,需浏览 9分钟

 ·

2023-07-29 16:47

作者丨江风

监制丨阑夕

2016年底,亚马逊Amazon Go在西雅图落成。这个充分利用了深度学习、传感器、计算机视觉等AI技术的无人实体商店,一经出现便对零售世界产生巨大影响。

人工智能带来的行业变革,并未止步于此。放眼当下,零售企业面临的增长困境,更加剧了他们对AI技术的期待——经济周期迭代等客观因素,使得消费市场河床裸露,商业回归降本增效、体验提升的本质。

“未来会是一个全新的、效率更高的数据处理系统。”《未来简史》作者赫拉利曾经对数字未来的可能性,如此预测。完全互联且数字化的社会,或许还存在设想中,但关于人、现实社会、虚拟世界之间的关系,在生成式AI卷起的浪潮中,开始拍岸。

在ChatGPT引起社会化风浪之后,业内呈现“千模大战”的盛况。然而,聊天、写诗、作画……在大众层面感知到的改变之外,什么样的大模型,才会是通往未来产业智能的钥匙?

在“2023京东全球科技探索者大会暨京东云峰会”上,京东言犀大模型,给出这一问题的答案。这个源于产业,服务产业的大模型,以数智供应链为着手点,打破了大模型的应用瓶颈。训练时融合70%的通用数据与30%数智供应链原生数据,致力于面向知识密集型、任务型产业场景,解决真实产业问题。

01、通用大模型喧嚣已逝,行业模型风起?
社会声量从科创前沿,泛起在大众狂欢,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AI,在完成教育市场、塑造认知后,热度逐渐褪去。解决大模型与场景割裂的客观价值所在,也是无数企业家头顶隐含的AI焦虑。
根据SimilarWeb数据,前期ChatGPT的访问量增长率惊人,1月份的环比增长率为131.6%,2月份为62.5%,3月份为55.8%,在4月份明显放缓,环比增长率为12.6%,到了5月,这个数字已经变为了2.8%,并预计6月的环比增长率有可能为负数。
在严肃场景解决实际问题的行业大模型,开始占据声量高点。国际上,微软、亚马逊等大厂开始探索企业级服务商业化路径;国内,诸如百度、阿里、京东、腾讯、华为都在快马加鞭加速行业大模型投入,相关技术路线的企业并购金额也屡攀新高。
不同垂直行业都在呼唤着智能涌现,来应对新技术、新时代的感召。而智能涌现的基础,是为AI大模型提供足量的数据和应用场景。这对单一行业而言,并非一日之功,更需要两个方面的能力:更强大的数据平台、更智能的交互能力,以此来获得专有数据,作为大模型走向行业的“燃料”。
这,成为近期公司技术探索的主旋律。萦绕许久的AI焦虑,开始找到出口。就行业玩家而言,一个先驱性的洞察,是需要将技术回归到产业场景本身,切实进入到实际业务流,才能解决真实产业问题。
在行业达成共识后,人们发现,在通用大模型基础上,融入专有数据的大模型,会是AI赋能行业的最后一公里。
这验证了京东云的判断:智能化,不会一蹴而就,它将优先在数字化领先的行业落地。零售行业,具备复杂营销场景和供应链环节,是磨炼大模型的绝佳“战场”。
如何扎根进零售行业漫长的供应链?如何让数据完成从商品到消费者的全链路「浸泡」?许多零售企业回归现实与理智,他们敏锐认识到,通用大模型的高昂成本与技术壁垒,并不适用于每一个企业,顺应实际场景需要的行业大模型,是已经造好的轮子。
因此,大模型的竞争,关键不在技术,而在产业场景落地。这或许也是,京东推出面向产业的言犀大模型,以及发布一系列推动产业落地的产品与解决方案后,在业内引起热议的原因。
AI赋能产业的最后一公里,在零售行业率先迈出了坚实的下一步。

02、扎根数智供应链:AI赋能的最后一公里
零售数智变革面临的问题,开始从AI焦虑逐渐转移到如何过渡到AI原生。这并不容易,尤其在大模型应用中,零售企业对精度和效率要求极高,95%的精度是行业门槛,而对比C端场景,60%的精度就足以娱乐大众。
目前来看,大模型应用在零售等垂直行业,还需要调优与二次训练。但现实不够“丰满”,一些场景由于样本少、数据分布不均,要想实现行业的“智能涌现“,还需持续积累高质量的行业数据。因为,只有自己的场景,才能培养出适合自己的大模型应用。
这正呼应了前文所提到的,零售企业需要「更强大的数据平台」与「更智能的交互能力」。前者,让零售企业能在面向未来的竞争中,将自己的商业实践,沉淀为行业专有数据并进行管理,构建企业护城河;后者,则在日趋碎片化的消费者旅程中,找到企业与消费者之间更符合社会语境与用户习惯的交互锚点,加速专有数据的积累。
两者根植在产业中形成的增长飞轮,成为大模型快速演进和迭代的最佳引擎。这或许正是京东云在产品层面的集中思考,也是京东言犀大模型扎进零售行业的别样优势。
一方面,全新升级的数智平台「优加DaaS」,为企业提供从“数据决策”向“知识决策”的新思路与新支撑。其中,既有为企业提供与京东生态数据间的安全互通融合,以可用不可见的形式,将数据转化为行业「知识」;且基于言犀大模型产品形态,使得人机交互体验以降低使用门槛的方式大幅提升。此外,又能串联数据开发、数据服务、数据可视化等诸多独立平台,使得数据管理变得不再困难。
另一方面,全新升级的「言犀智能服务」,让交互的场景变得愈发智能。无论是在线智能客服还是虚拟主播,不仅支持语音交互,还支持视频、文字等多种形式,且生成的内容不再是让人能够轻易辨别的浅显,而是深入到产业场景应用的专业交互内容。比如伊利借助言犀AI外呼的能力,通过明星代言人的声音与超20万用户进行情感连接推广新品,召回8万+用户,实现整体ROI 10倍以上的提升。
京东云与零售大模型的深度耦合,来自于京东的产业底色。产业原生数据,作为稀缺要素,决定了“大模型”的智商。京东数智供应链上长出的原生数据,为大模型的养成,提供了丰富“养料”,是为言犀大模型厚植产业的基因。
京东数智供应链服务超千万自营商品SKU、5000万工业品SKU、超800万家活跃企业客户(其中世界500强企业超90%、全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近70%)、全国2000多条产业带,言犀大模型融合的30%数智供应链原生数据即来源于此。这些链路更长、复杂协同的优质数据,成为言犀大模型的核心要素,为大模型落地行业而提供充分“养料”,并加速大模型在零售行业中落地。

03、向零售更深处走去:人货场重构的言犀解法
新技术的生命力,在于落地产业实践。
这一点,或许是细究京东动作后,所能看到的本质。早在2022年7月,京东就基于内部实践,上线了零售原生模型,随后在复杂内部场景中不断迭代。直到今天,阶段性成果受到零售行业关注。
品牌借助虚拟数字人营销,已成为常态,但受限于形象塑造和对商品的理解,应用效果并不理想。京东云基于10余年智能对话经验,与多模态交互技术积淀,借助言犀数字人大模型,只需5分钟简易拍摄,便可为虚拟主播生成侧脸、走动、手势等,进一步降低操作门槛与难度。
同时,基于京东云自研电商领域知识增强模型K-PLUG,企业仅需在直播后台上传商品链接,数字人便能够智能“阅读”商品详情,自动生成更真实、生动、可阅读性强的直播文案。商家原先写出50个SKU的直播脚本需要至少五小时,现在只需要一键即可生成,极大提升了直播间运营效率。目前,京东云多模态数字人已经入驻4000+品牌直播间,带动超8亿元GMV。
数字人之外, AIGC 正让内容营销变得更智能。京东全品类丰富的商品数据锻造的大模型,更准确地理解商品特征,帮助商家自动化生成商品图片、卖点,大幅提升运营工作效率和营销内容质量。通过一张商品图片,可以快速生成电商运营需要的商品主图,营销海报图和商详图等,满足快速开店、上品、营销的需求,每套图成本降低90%,周期从7天缩短到半天。
在供应链端,京东在过去20年供应链全链路管理实战中,解决了诸如信息孤岛、数据协同低效、生产消费供需不平衡、供应链链路不稳定、运营成本高等众多难题,将超1000万商品SKU的整体库存周转天数压缩至近30天。并将所积累的成熟经验,进一步沉淀成通用能力——京东京链,帮助企业优化商品库存周转,实现供应链全链路各环节目标一致、数据协同。
这些大模型在零售场景的深度实践,源自于京东对“人-货-场”的高效整合。而全新升级的零售云全场景解决方案,则帮助企业精准消费者、优化经营效率,让服务无限贴合消费者的内心需求。
在「人-场」的维度,将体验与服务贯穿整个用户生命周期,以用户为中心,整合公私域触点、线上线下场景、客户服务等复合手段,助力品牌商实现用户体量、GMV等指标的综合增长;在「货-场」的维度,将京东在C2M、仓网规划、品类规划、供应链管理等方面积累的成熟技术模块沉淀为行业通用能力,来帮助企业提升供应链协同能力、实现多渠道一盘货,以供应链为核心提升端到端的价值;在「人-货」的维度,契合消费者种草、购买渠道的碎片化,以AIGC能力助力商品在更多触点和场景中,与消费接触、交互,直至产生交易。
可以看到的是,在数字化迈向产业智能的进程中,京东迈出了关键一步。而从1到99的跨越,需要更多企业与京东一起携手同行。在经过内部场景的大规模实践和价值验证后,京东言犀大模型将在明年初,开放给合作伙伴。
这与移动互联网时代传统企业温和地完成迁移不同,竞争更激烈的市场失去红利缓冲后,对于大模型的产业进化的要求变得尤为迅猛。
产业智能的未来,正在加速涌来。

浏览 13337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