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课堂管理

共 1150字,需浏览 3分钟

 ·

2021-09-06 15:59

点击蓝字·了解更多内容


目录
一、班集体与班级管理
二、课堂管理
三、班主任工作
四、课外活动
五、教师心理

二、课堂管理
01
课堂管理


课堂管理的功能


1. 维持功能(基本功能)
课堂管理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持久的维持良好的学习环境,有效地排除各种干扰因素,使学生充分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2. 促进功能
良好的课堂管理能够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促进学生的学习。
3. 发展功能
课堂管理本身可以交给学生一些行为准则,促使学生从他律走向自律,帮助学生获得自我管理能力,使学生逐步走向成熟。


课堂管理的原则
  1. 系统性原则

  2. 自组织性原则

  3. 内在性原则

  4. 动态性原则

  5. 目标原则

  6. 激励原则

  7. 反馈原则



课堂管理的基本模式


  1. 行为主义取向的课堂管理模式

  2. 人本主义取向的课堂管理模式

  3. 教师效能取向的课堂管理模式



科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


  1. 教师的领导风格

  2. 班级规模

  3. 班级的性质

  4. 学生对教师的期望



02
课堂气氛



课堂气氛的类型

01


  1. 积极的课堂气氛

  2. 消极的课堂气氛

  3. 对抗的课堂气氛



影响课堂气氛的因素

02



1. 教师方面的因素
(1)教育的领导方式
(2)教师对学生的期望
(3)教师的情绪状态
2. 学生方面的因素
课堂中的集体舆论、学生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关系,都会影响课堂氛围。
3. 课堂物理环境因素
包括教学的实践安排,班级班规,教室内的设备、光线、声音、温度、座位编排方式等。

创设良好课堂气氛的条件

03


  1.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2. 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3. 采用民主的领导方式

  4. 给予学生合理的期望



03
课堂纪律




课堂纪律的类型


  1. 教师促成的纪律

  2. 集体促成的纪律

  3. 任务促成的纪律

  4. 自我促成的纪律



课堂纪律发展的阶段

  1. 反抗行为阶段(4~5岁)

  2. 自我服务行为阶段(5~7岁)

  3. 人际纪律阶段(大多数中学生)

  4. 自我约束阶段



维持课堂纪律的策略


  1. 建立积极、有效的课堂规则

  2. 合理组织课堂教学

  3. 做好课堂监控

  4. 培养学生的自律品质



04
课堂问题行为


课堂问题行为的类型


  1. 行为不足、行为过度和行为不适

  2. 人格型、行为型和情绪性


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

1. 学生因素
(1)适应不良导致的挫折
(2)寻求注意
(3)人格因素
(4)生理因素
2. 教师因素
(1)教学不当
(2)管理不当
(3)威信丧失
3. 环境因素
(1)家庭因素
(2)大众媒体
(3)课堂内部环境


课堂问题行为的预防



  1. 教学富有吸引力

  2. 进行参与式教学

  3. 维持动量

  4. 保持教学的流畅性

  5. 处理转换

  6. 维持团体注意

  7. 明察秋毫

  8. 一心多用

  9. 避免涟漪效应



课堂问题行为的处置与矫正


  1. 运用积极的言语和非言语手段调控

  2. 合理运用惩罚

  3. 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不留给学生违纪时间

  4. 进行心理辅导



往期回顾

#

教育目的

#

课程目标与内容

#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

学习与学习理论





浏览 42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