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VC围着西安高校挖项目

卫星与网络

共 5749字,需浏览 12分钟

 ·

2022-11-14 14:56


来源:投资界PEdaily ,作者 I 张继文

西安高校群,盛产“卡脖子”项目。

“最近合伙人让我充分利用校友群资源,挖挖项目。”杨清聊起了最近内部开会的一幕。

他本科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目前任职于国内一家知名创投机构,主要负责新材料方向的投资。杨清对于合伙人一句话印象深刻:要找“卡脖子”项目,西安的大批高校就是一个宝藏。

无独有偶,相似的一幕也在今年初发生过。

“羡慕西安有这么丰富的高校资源。”任职于华南某政府引导基金的张鑫一边感叹着,一边翻阅着手中GP的资料。这份资料来自于一家总部位于西安的早期投资机构,被投项目覆盖了商业航天、半导体、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其中不少是来自西安高校的项目。

张鑫透露,引导基金团队此前梳理了自身签约子基金的投资情况,意识到所覆盖的项目不够硬核,“不少是互联网平台、跨境电商类型公司”。原因之一就是所在城市知名的理工类院校不多。于是,他们今年筛选GP时调整了策略——尤为关注高校资源丰富的投资机构,西安映入眼帘。

到西安高校挖项目,这一幕意外地在越来越多的风投机构内部上演。





从一所被低估的西安高校说起


“总体而言,西安高校盛产‘高精尖’创业项目。”张鑫说,除了为人熟知的西安交通大学,最近圈内同行也常常聊到了西北工业大学。由于深居西北、背靠秦岭,西工大历来低调,所以在全国范围内知名度并不高。

而这所学府的故事,要从战火连天的抗日战争时期讲起。1937年后,国立北平大学、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国立北洋工学院三所国立大学和北平研究院迁至西安,组成西安临时大学,后又迁往陕西汉中,不久后改名为国立西北联合大学。1938年7月,国立西北联大改组为国立西北大学、国立西北工学院、国立西北师范学院、国立西北农学院和国立西北医学院五所独立的国立大学,而这正是西北工业大学的前身。

数次换址、几度更名后,西工大最终在陕西西安落址,成为了我国从事航空、航天、航海工程教育和科学研究领域的重点大学,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1961年,西北工业大学被确定为国防工业院校,因此也被大家亲切称为“国防七子”之一。

过去数十年,西工大创造了新中国历史上多个国防特色鲜明的“第一”。全国第一架小型无人机、第一台地效飞行器、第一型50公斤级水下无人智能航行器和第一台航空机载计算机均诞生于西工大。历史上,铸造、航空宇航制造工程、飞行力学、航空发动机、火箭发动机等6个学科的全国第一位工学博士,均由西工大培养。

学术圈甚至形成了一股“西工大现象”。2011年,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组成的一支队伍到西北工业大学调研时,将西北工业大学大批毕业生在航空、航天、航海等国防科技领域的突出表现被称为人才培养的“西工大现象”。据不完全统计,西工大为国防科技事业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输送的32万多名校友中,杰出人才遍及神州大地。

比如在航天领域,西工大曾重点参与载人航天与探月、神舟系列飞船研制等航天项目,是“为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作出贡献单位”的两所高校之一;而在航空领域,一半以上的重大型号总师、副总师是西工大校友,西工大也被社会誉为“总师摇篮”;在航海领域,同样有大批西工大校友活跃在船舶工业、水中兵器行业的重要管理岗位与核心技术岗位上……蔚为壮观。

除了航空、航天、航海这三个主力学科,西工大工科实力雄厚强劲。西工大形成了以三航学科群为引领,3M(材料、机电、力学)学科群、3C(计算机、通信、控制)学科群,其中,材料科学、工程学、化学、计算机科学、物理学等5个学科群进入ESI国际学科排名前1%,其中,材料科学、工程学进入前1‰。

虽然西工大地处相对偏远,但为中国硬科技行业输送了一批又一批的国之栋梁、行业精英。就连海内外名校毕业生挤破头想进的华为,也颇为偏爱西工大。2020年,华为联合西工大开设“鸿蒙生态菁英班”,目的在于培养掌握前沿终端技术的优秀人才。

正如西工大校长汪劲松曾说的那样,“西工大的学生要投身创新创造实践,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在基础研究和工程项目领域的关键技术攻关中取得更多突破。”在自主创新时代,这所隐秘高校开始迎来更多投资人。





“你有西工大校友圈资源吗?”


近几年,创投圈崛起一支西工大系创业者。

最为知名的创始人,莫过于手握两家科创板上市公司的折生阳。1955年出生的折生阳,毕业于西工大铸造工程专业。大学毕业后,折生阳进入体制内工作了几年,便选择改变自己的人生方向——辞去公职下海。1992年,他创建了“陕西华秦科技实业有限公司”即华秦科技前身。

历时30年,华秦科技成长为国内军用特种功能材料领域最具竞争力的企业,是国内从事特种功能材料基础研究时间最长的公司之一,也被称为中国军工涂料领域的“隐身冠军”。今年3月,华秦科技正式登陆科创板,成为军工涂料第一股,最新市值超280亿。

此外,折生阳还带领团队分别于1995年、1996年、2000年和2003年开始3D打印、隐身材料、氢能源和高端半导体的技术开发和应用研究。目前,铂力特、华秦新能源、迪泰克等各业务板块相继实现了产业化,并快速发展。其中,铂力特作为首批科创板上市企业登陆A股市场,是一家专注于工业级金属增材制造(3D打印)的高新技术企业,现在市值超180亿。

有意思的是,折生阳两家上市公司崛起历程中没有出现太多投资机构的身影,这一度被不少人民币基金视为错过的遗憾。

而工业级无人机独角兽因诺科技,创始团队均脱胎于西工大研究团队——董事长呼卫军是西工大导航制导与控制专业博士、CEO赵勇则是西工大自动化和计算机系统结构专业硕士。因诺航空成立于2015年,依托西工大在飞行控制专业的技术优势,成为国内工业无人机巡检领域技术领先的企业之一。成立至今,因诺科技完成了数轮融资,投资方包括中科创星、国中资本、中海资本、架桥资本等。

还有更多西工大校友创办的企业遍布硬科技的各个角落——新材料领域的现象级创业公司泛锐熠辉,创始人姚栋嘉是西工大材料学博士;被字节收购的黑帕云创始人陈金洲早年被保送到西北工业大学,学习航空动力工程;道博新材是西工大复合材料构件先进制造技术团队的成果转化公司;联丰迅声创始人项彬是西工大航海学院的硕士毕业生;大衡天成创始人游鸿为西工大博士……他们上天、入地、下海,创业范围辐射航空、航天、航海、材料和制造等多个硬核领域。

而在我们不为熟知的领域,西工大的创业项目仍在更新。数据显示,自2017年以来,西工大转化专利447件,合同金额达到7.52亿元,其中116项专利技术,作价6.85亿元,组建了20多家成果转化企业,引进各类资本12.09亿元。学校现在保留30多家成果转化企业,市场估值接近300亿元。值得关注的是,这些项目背后不乏红杉中国、创新工场、中科创星、图灵基金、英诺天使、启迪之星、唐兴资本等众多知名投资机构。

这些项目的成长故事离不开科技成果转化。近几年,西工大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曾获批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这当中西工大校友也是一股重要力量。比如西工大77级校友折生阳累计为学校投资1.65亿元进行科技成果转化,在铂力特、华秦科技、迪泰克等企业的不断发展中,也实现了将科学技术从实验室向工程化、产业化的转化。

正如折生阳在公开发言中表示,是西工大改变了他的人生,没有西工大就没有如今的他。可以预见,还有一大批西工大学子涌现在创投圈。





热闹一幕:到西安高校挖项目


曾几何时,很多陕西的科研成果,最后开枝散叶却在东部地区,这被称作是“陕西现象”。然而过去几年,随着创投力量大爆发,西安正在崛起成为硬科技之都。

越来越多投资人来了,而西安凭借较为雄厚的军工和制造资源优势,在电子信息制造、汽车、航空航天、高端装备、食品和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制造六大先进制造业支柱产业快速成长。

“西安的优势在于积累了大量电力电子人才,行业黄埔军校的华为、艾默生研发中心设立在此,配备的教育资源强大。而且,西安交大、西北工大等电力电子类专业很强,能不断输出人才,从而带动整个产业发展。”源码执行董事王菂表示。

正因如此,西安各大高校成为了VC/PE重要项目源。

其中,西安交大是我国最早兴办、享誉海内外的著名高等学府,是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也是我国首个高校间联盟成员。建校以来,有200余名西安交大校友当选“两院”院士。迁校以来,西安交大向国家输送了各类人才29万余名,学校培养或在校工作的院士89名,走出了6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4位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名单很长很长。

同时,西安交大也被投资人视为“宝藏学校”,各路投资人争相跑来看项目。不久前,知象光电Revopoint宣布完成过亿元C轮融资。本轮由安信投资领投,老股东钟鼎资本追加投资。2014年下半年,西安交大周翔教授带领4位硕博生创立了知象光电Revopoint,现已完成数轮融资,投资方不乏深创投、国中资本、软银中国资本、中科创星等知名VC/PE机构。

宁德时代也开始关注西安交大系创业者。今年9月,宁德时代出资的宜宾晨道新能源产业基金和峰和资本共同参与了奇点能源A+轮融资。奇点能源创始人刘伟增是一位70后,早年毕业于西安交大;今年年初登陆科创板的莱特光电,现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王亚龙是西安交大2007级EMBA工商管理专业校友;还有互联网老兵、360公司创始人周鸿祎本科就读于西安交大计算机系,1995年毕业于西安交大管理学院系统工程系,获硕士学位……从互联网到新能源、新材料,西安交大学子们正奋力更新这一份名单。

当然,西电也是不容忽视的一股力量。位于西安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简称“西电”或“西军电”,前身是1931年诞生于江西瑞金的中央军委无线电学校。悠悠数十载,西电为创投圈输送一个个实力强劲的硬核创业者。譬如光伏设备龙头北方华创董事长赵晋荣,毕业于西电的微电子专业;机器视觉头部公司凌云光掌舵人姚毅本科就读于西北电讯工程学院即西电的前身,而该公司也是达晨为数不多重仓的项目之一。

“还有西安微电子研究所、西安交大、西电、西北工业大学等高校,一定会带来下一步西安在相关产业的发展。”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投资银行部负责人王曙光不久前在2022全球创投峰会分享道。

众所周知,科技创新对理工科人才的依赖度非常大,西安深厚的理工科人才底蕴逐渐展现出来了。

“当前正处于硬科技的创业周期,硬科技项目技术壁垒高,需要长期、可持续的正向研发能力。而西安这几所高校一直低调做研究,踏踏实实搞成果转化,他们的项目是具有独特优势的。”英诺天使基金运营副总裁张雷表示。

“从高校的情况也可以看出,西安是一座很有定力的城市。”北京一位投资人分享自己的观察:这些年,西安一直坚持在硬科技产业深耕,即便在互联网最热烈的时候也未改初心。如今,随着硬科技崛起,西安们终于等来自己的时代。

巧合的是,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一行刚刚去了西安。当新能源浪潮迅速席卷神州大地,西安已经卡位。而回望历史,每一波新产业浪潮,一定会催生新一轮的城市洗牌。(文中杨清、张鑫为化名)

>End
>>>                        
本文转载自“ 投资界”,原标题《最近,VC围着西安高校挖项目》。
为分享前沿资讯及有价值的观点,太空与网络微信公众号转载此文,并经过编辑。
支持保护知识产权,转载请注明原出处及作者。
部分图片难以找到原始出处,故文中未加以标注,如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


HISTORY/往期推荐




王兆耀:国家战略性力量——商业航天定位的再思考(一)



王兆耀:国家战略性力量——商业航天定位的再思考(二)



王兆耀:国家战略性力量——商业航天定位的再思考(三)



杨长风:航天商业化发展和话语体系转变的思考



>>>                  

充满激情的新时代,

充满挑战的新疆域,

与踔厉奋发的引领者,

卓尔不群的企业家,

一起开拓,

一起体验,

一起感悟,

共同打造更真品质,

共同实现更高价值,

共同见证商业航天更大的跨越!

——《卫星与网络》,观察,记录,传播,引领。

>>>                                           

· 《卫星与网络》特别顾问:王兆耀

· 《卫星与网络》编辑委员会

主任陈玉忠

高级顾问:王国玉、刘程、童旭东、相振华、王志义、杨烈

编辑委员:曹志刚、陈嵩辉、邓中亮、荆继武、景贵飞、郎燕、刘进军、刘天雄、宁振波、秦智、汪春霆、吴季、徐小舒、阎丽娟、赵敏、肇启明、周建华、朱铎先

· 《卫星与网络》创始人:刘雨菲

· 《卫星与网络》副社长:袁鸿翼

·  微信公众号(ID:satnetdy)团队
编辑:艳玲、哈玫
主笔记者:李刚、魏兴、张雪松、霍剑、乐瑜刀子、赵栋
策划部:杨艳
视觉总监:董宁
专业摄影:冯小京、宋伟
设计部:顾锰、潘希峎、杨小明
行政部:姜河、林紫
业务部:王锦熙、瑾怡
原创文章转载授权、转载文章侵权、投稿等事宜,请加微信:18600881613
商务合作;展览展厅设计、企业VI/CI及室内设计、企业文化建设及品牌推广;企业口碑传播及整体营销传播等,请加微信:13811260603
杂志订阅,请加微信:wangxiaoyu9960
· 卫星与网络各分部:
成都分部负责人:沈淮
长沙分部负责人:宾鸿浦
西安分部负责人:郭朝晖
青岛分部负责人:江伟
· 卫星与网络总部负责人:农燕
· 会议活动部负责人乔颢益
· 投融资及战略层面合作:刘雨菲
· 本平台签约设计公司:一画开天(北京)文化创意设计有限公司
· 航天加(深圳)股权投资基金管理负责人:杨艳

浏览 20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