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kindle!

信海光微天下

共 1664字,需浏览 4分钟

 · 2022-06-02



6月2日午间,亚马逊发布了一则重要通知:


亚马逊将于一年之后即2023年6月30日,在中国停止Kindle电子书店的运营。在此之后,用户将不能购买新的电子书。对于已经购买的电子书,用户可以在2024年6月30日之前下载,并且可以在此后继续阅读。


而从即日起,亚马逊会停止给经销商供货,亚马逊Kindle公众号将会运营至 2023 年 6 月 30 日。


客观说,中国用户对“Kindle退出中国”这一消息并不算“震惊”。因为,亚马逊收缩在华业务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甚至今年年初,“Kindle将退出中国”的传闻还上过热搜,新京报贝壳财经还曾有过独家报道。当时还有媒体从业务角度解释说,“它的重心转向了跨境电商和云计算”,商务部也评论说“属市场经济中正常现象”......


然而,当这一天真的来临,阅读人群中的唏嘘声却依然难免。这是因为,就算其中很多曾经Kindle的忠粉后来选择了“背叛”,初次与Kindle相遇时刻的“惊艳”,仍然记忆犹新。


第一代Kindle发布于2007年11月19日,至今已过去近15年。彼时,还没有ipad,第一代iPhone也才面世不久。


作为一个全新物种,Kindle震撼了当时的读书人。Kindle第一次让读者可以在想得到一本书时60秒内就下载下来;第一次让读者随时随地拥有一个电子图书馆;其电子墨水技术,也第一次让读者在数字产品上获得“纸书”的阅读体验。


也因此,Kindle创下了奇迹般的销售纪录,并被视为在数字时代救活了阅读的英雄。彼时,还有纸质版的《新闻周刊》为Kindle做了一期封面报道——图书没有死掉:它们正在被数字化。


Kindle直到2013年才进入中国市场,在那之前的中国用户只能通过海淘获得美版Kindle,也不能联网,只能说是一个随身硬盘阅读器。但这似乎已经足够了——在刚刚诞生的微博上,在回答“如果让你穴居三年你会带什么”的提问时,有网友写道,“一个Kindle足矣”。


Kindle曾经开创了一个中国电子阅读的新时代,但在此次宣布退出之前,Kindle在中国却已不再流行。


在电子阅读市场上,本土力量从阅读器、电子阅读App和网络文学内容生态三个方向抢食了Kindle的基本盘。今天再问Kindle的中国粉丝,Kindle到底有什么比较优势,得到的答案可能也就屏幕好、版权内容解锁容易,或者“泡面神器”之类,哦,还有情怀。


实际上,即便就是在Kindle风行的同时,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强势崛起也是其直接挑战。微博、微信、视频网站和短视频网站等,都在与阅读争抢时间,而不多的阅读时间,又面临各种竞争对手抢食,作为外来户的亚马逊分身乏力。


现在,随着Kindle电子书店的停止运营,对于中国用户而言,Kindle又重新变成了一个硬盘阅读器,这很像一个悲伤的莫比乌斯环。


但其实Kindle的身后并不悲伤,Kindle走了,但Kindle开创的电子阅读时代依然在繁茂生长,无论是通过手机,还是通过pad,或者某个品牌的电子阅读器,电子阅读早已成为多数人的日常。


如果说电子阅读有危机的话,那也不是因为Kindle,而是因为文字阅读本身正在面临可能的危机。比如,短视频、元宇宙等,这些新兴信息交互模式的快速发展会不会彻底改变人类的阅读习惯?我们是不是已经逐渐被改造得更加适应碎片化的阅读?这或许并非杞人忧天。


就在亚马逊宣布停止Kindle中国运营之前的5月24日,爱彼迎(Airbnb中国)也发表了致中国用户信,宣布从7月30日零点起境内App将停止相关服务。


和Kindle一样,爱彼迎的告别在网上也迎来不少唏嘘。这两款产品,一个是全球电子书鼻祖,一个是全球民宿鼻祖,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却又存在着莫名的关联。这大概是因为两者有着重叠的用户群,都是所说的中产、小资或者文青,作为生活方式的一部分,被突然中断,会引发某种短期不适应。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爱彼迎和Kindle先后撤退了,但他们的中国学徒早已成长为老师傅,一切仍将继续,而且正常。


浏览 10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