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人(1178期)2023年,“开门红”;阿波罗7号宇航员瓦尔特·康尼翰去世;全球首枚地球水位监测卫星SWOT卫星在太空中展开
真正的快乐,是对生活的乐观,对工作的愉快,对事业的热心。
——爱因斯坦
新年伊始,中国航天迎来“开门红”,1月4日,我国成功完成今年首次火箭发动机点火试车。
1月4日上午10时47分,用于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的氢氧发动机准时点火,发动机工作120秒后正常关机,顺利完成高空模拟点火试车,试验取得圆满成功。此次试车完成后,这台发动机将交付火箭总装,用于今年的航天任务发射。
据了解,完成此次试车任务的试验台是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氢氧发动机专用试验台,也是我国第一个低温发动机全系统高空模拟试验台。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空天院)牵头提出的国际标准项目提案《地理信息-遥感数据及产品定标与验证-第2部分:合成孔径雷达(SAR)》(Geographic information — Calibration and validation of remote sensing data and derived products — Part 2: SAR)(ISO 19124-2)已通过国际标准化组织地理信息技术委员会(ISO/TC 211)各成员国表决正式立项。该标准项目将由空天院洪文研究员负责,李芳芳副研究员带领空天院齐鲁研究院多源信息处理组承担主要技术工作。来自中国、德国、美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南非等7个国家的有关专家学者将共同参与该标准项目的编制工作。
SAR数据和产品的质量直接关系到SAR的应用效能,而定标和验证是评估和提升数据质量的关键过程。该标准的目的旨在实现对SAR数据及其产品的定标和验证的标准化,并将首次涉及多极化、多角度、多时相、多频率等多维度SAR数据产品的定标与验证,为进一步提升SAR数据定量化应用水平、促进数据的共享及互操作提供标准支撑。
在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和全国地理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支持和指导下,该标准是继空天院丁赤飚院士负责编制的《地理信息-遥感影像传感器定标与验证-第3部分:SAR/InSAR》(ISO/TS 19159-3:2018)之后,我国自主提出的第二个SAR领域的国际标准项目,将我国主导编制的ISO国际标准从SAR传感器拓展到SAR数据与产品,标志着空天院参与地理信息国际标准化活动以来取得的又一次实质性突破。
2023年1月3日,阿波罗7号宇航员瓦尔特·康尼翰(Walter Cunningham)去世,享年90岁。 阿波罗7号是阿波罗计划中首次载人飞行任务,任务时长11天。瓦尔特·康尼翰是一名战斗机飞行员、物理学家和企业家,更重要的是一名探险家。
SWOT卫星上的相机捕捉到了其主要科学仪器的天线在轨道上展开的过程。但在此之前,卫星需要在成功部署为航天器提供动力的太阳能电池板阵列后,展开其大型桅杆和天线面板(见上方视频)。
该任务使用遥测数据监测和控制卫星,但同时也为航天器配备了四个定制的商用相机来记录本次行动。太阳能电池阵列在卫星发射后不久后便完全部署,该过程大约需要10分钟。
聚焦于KaRIn天线上的两台相机捕捉到了桅杆从航天器伸出并锁定到位,但未能捕捉到完全展开的天线(该团队用遥测数据证实了这一里程碑)。
两根天线分别位于桅杆的两端,相距33英尺(约10米),属于Ka波段雷达干涉仪(Ka-band Radar Interferometer,简称KaRIn)创新仪器。KaRIn旨在精确测量地球淡水水体和海洋的高度,它将观测直径小于13英里(约20公里)的涡流、洋流和其他海洋特征。
此外,它还将收集面积超过15英亩(62,500平方米)的湖泊和水库以及宽度超过330英尺(100米)的河流的数据。
KaRIn将通过从地表水面反射雷达脉冲,并通过两个天线接收返回信号,沿着卫星两侧30英里(约50公里)宽的带状区域收集数据。
SWOT卫星提供的数据将有助于研究人员和决策者解决当前时代一些最紧迫的气候问题,并有助于社区为全球变暖做好准备。
>End
>>>
太空与网络综合转载。来源:央视军事,空天信息,NASA爱好者。
支持保护知识产权,转载请注明原出处及作者。
>>>
充满激情的新时代,
充满挑战的新疆域,
与踔厉奋发的引领者,
卓尔不群的企业家,
一起开拓,
一起体验,
一起感悟,
共同打造更真品质,
共同实现更高价值,
共同见证商业航天更大的跨越!
——《卫星与网络》,观察,记录,传播,引领。
>>>
· 《卫星与网络》特别顾问:王兆耀
· 《卫星与网络》编辑委员会
主任:陈玉忠
高级顾问:王国玉、刘程、童旭东、相振华、王志义、杨烈
编辑委员:曹志刚、陈嵩辉、邓中亮、荆继武、景贵飞、郎燕、刘进军、刘天雄、宁振波、秦智、汪春霆、吴季、徐小舒、阎丽娟、赵敏、肇启明、周建华、朱铎先
· 《卫星与网络》创始人:刘雨菲
· 《卫星与网络》副社长:袁鸿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