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一场有趣好玩的大冒险已经瞧瞧开始了……

Mix Lab味知实验室

共 3902字,需浏览 8分钟

 ·

2021-11-08 09:34


本文由标贝悦读转录


Mixlab的元宇宙大冒险已经起航。在这两三天里,我的世界观”已经被”元宇宙“连续轰炸。我想,我亟需缓和一下我过载的大脑,重新整理一下我的思绪。我可能需要用三个章节来汇总一下我这两三天的见闻。


# 未来已来


周六,我受Mixlab's Shadow邀请,参加了新沪商会举办的一场“走进亮风台”的活动。

说起亮风台,没有入AR圈的朋友不一定有听过这个名字,但是入圈的朋友一定知道亮风台是我国AR技术先行者,也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掌握AR核心技术的硬件厂商。


目前,其产品已广泛的应用于我国的安防、工业生产等领域,也逐步拓展民用市场。成立于2012年的亮风台最近刚完成2.7亿元C+轮融资。

这次活动让我没有想到的是,不仅能有幸聆听创始人廖总的分享,还能与他能面对面的畅谈元宇宙。按照我们Mixlab小学妹的原话:“原本以为是个讲座,没想到却混入了不得了的事情。

在和廖总交流过程中,让我最直接的感受是:真大佬永远都是最低调的

廖总是当之无愧的天之骄子,他本硕士毕业于清华大学,博士毕业于美国马里兰大学。他曾经还是富士施乐硅谷研究院(原施乐PARC研究中心)的科学家,在智能人机交互领域有20多年的积累。学交互设计或看过《乔布斯传》的同学可能都知道,苹果和微软的图形操作系统的Idea都源自于施乐的这所传奇实验室。

1973年施乐PARC研究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带有图形界面的个人电脑阿尔托(Alto)


虽然廖总有着不平凡的履历,但他亲和力极强,很愿意与年轻人交流,愿意认真的聆听年轻创业者们或许不那么成熟的想法。

廖总的分享也是干货满满,不仅分享了自己对于元宇宙的看法,还分享了自己的成长历程。在他的分享中,我学到了一个新单词“Z-Turn”,其实就是“折腾”,是老外根据中文发音翻译的。但“Z-Turn”这个英文词似乎比中文更加形象:一横多折,翻来覆去。


和廖总一样,每个创业者都有个不甘寂寞的心,生命不息,折腾不止。在廖总分享结束以后,进入Mixlab创业者圆桌环节,Shadow给台上的5位元宇宙创业者抛了一个问题:“在创业途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Mixlab元宇宙创业者(左起依次为shadow、陈若琨、陶柏帆、傅嵌华、张佳维、孝吾



对于初出茅庐的创业者来说,创业最大的痛点还是理想和现实之间的距离。例如,如何平衡浮躁市场需求与产品体验追求?如何破解渠道环境的技术约束?创业者们不仅相互抛出了许多真知灼见,廖总和嘉宾观察团也针对年轻创业者的问题提出了许多宝贵的观点和建议。

# 精彩观点
 
- facebook改名meta,西方人擅长负责解决关键技术,而我们负责商业化。
注:企业家精彩观点
- 消费级AR体验存在新的机会。
- 元宇宙是下一个流量红利,元宇宙对应的3D内容创作,有爆发增长的机会。
- 社区是获取资源的新方式。
 

陶柏帆

消费级AR体验存在新的机会。

随着5G的普及,云计算、云渲染助力AR、VR内容的展现,以前在小程序上想要提供AR的体验可能还存在差距,然而现在借助云网融合,小程序上可以提供极佳的AR体验,从而有机会达到消费者对AR的体验预期。
 

陈梦婕

元宇宙是下一个流量红利,元宇宙对应的3D内容创作,有爆发增长的机会。

现在处于技术变革的黎明前夕,内容越来越高频、小群体、高分发,我们需要更专业的内容,来获得稳定的流量。目前,认为内容创作者应该专心做好自己擅长的领域,耐心等待元宇宙流量红利的到来。
 

陈若琨

社区是获取资源的新方式。

谈到在国外读书的时候,只要埋头认真把事情做好就行,而创业则完全不是。创业是经营一家企业,创业者需要不断寻找各种资源。新一代的创业者,有更佳的获取资源的方式:社区。通过社交媒体,最早认识shadow是从公众号上的打赏开始,而自己的创业合伙人则是从facebook上发私信约聊到的。



最后是自由交流时间,有许多小伙伴相谈胜欢,从5点半一直交流到7点多,才依依不舍地离开。




# 数字世界的体验迭代和未来职业


周日,Mixlab又在Myclub组织了一场300多人参与的话题讨论——“元宇宙的未来职业”。2个多小时的讨论异常的热烈,掌声不断。


当我们讨论某个未知的职业的时候,应该怎么讨论呢?

产品经理人梁宁曾经介绍过一个“点线面体”的拆解方法:

“体”是指一个产业赛道或者经济体,例如包罗万象的“元宇宙”;而用户在这个领域中的需求决定了“面”——产业的价值链;“面”可以拆分成“线”——团队的协作模式;“线”再拆分到“点”——个体的职能。

举个栗子,在虚拟世界中因为社交的需要,人们会更加注重形象,人们还可以定义自己的形象,人们不仅要解决穿什么的问题,还有脸蛋和身材的问题。

虚拟化身社交软件IMVU


围绕虚拟的个人形象,我们需要取个有记忆点的名字,配置虚拟化身的数值和属性等,还需要基于定位进行外包装、捏脸,另外基于不同的活动场景提供服装。因此,可能会产生“虚拟品牌形象策划师”“个人虚拟形象设计师(Tony老师)”“虚拟服饰设计师”“虚拟声音设计师”等。

在讨论中,我头脑中还浮现了廖总分享的一张图,描述了整个数字世界的交互体验发展的必然趋势。


人机交互发展从命令行到可视化桌面再到移动端操作系统,规律就是越来越贴近人的直觉,而下一代的人机交互体验是什么呢?应该就是虚实结合,体验更加真切,更符合人类的直觉感知。

那基于这个世界的产品应该怎么做呢?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比如,如果放到虚拟环境中,还需要建筑设计师或者软件的UI设计师吗?

我们先从用户需求的角度出发,虚拟空间应该还搭建一种特色的环境和场景,用来满足社交或者工作的需求。虚拟建筑的设计不再需要考虑力学问题,他们的主要目标可能是为了营造某种环境氛围。

UI设计可以类比为虚拟空间中的装饰,但是这个世界是三维的多面体,一些排版规则已经不能满足,可能还会借鉴像室内设计和游戏的交互设计知识。

《我的世界》中的奇妙建筑


因此,这个未来职业可能被称为是虚拟空间设计师。他们利用不同的元素和组件搭建一个虚拟空间,让用户能在这个空间中产生更多的故事。


# 一场畅谈

一场思想实验


直至周一,昨日在Myclub中畅聊关于元宇宙的话题依然让我意犹未尽。也让我不禁觉得MC的聊天仿佛一个思想实验——不同的人、不同的配方、不同的化学反应。

思想实验是指用想象力去搭建一个场景,完成一场实验,所做的事情可能是现实中还没有办法实现的,通过思想实验,你会发现其中的问题和悖论。


当今,一些著名的理论都来思想实验。

例如,狭义相对论源自于爱因斯坦16岁做的思想实验:如果我们拥有无限接近光速飞行的能力,当我们在宇宙中追寻一道光线时候,应该能够看到光线成为“在空间上不断振荡但停滞不前的电磁场”。

但是Bug是,物理实验表明光速是恒定不变的。也就是说,无论我们速度有多么快,我们看到的光还是以光速前进,我们看到光和地球上看到的光的速度是一样的。

那唯一改变的就是我们自己的时间。当我们无限接近光速的时候,我们的时间也无限变慢了,所以我们看到的光还是那么地快。

这就是思想实验奥妙,不需要公式,却能让人通俗易懂的理解。

另外,还有一些比较有名的思想实验影响着人类的发展,比如,祖父悖论、电车难题、薛定谔的猫、罗素的火鸡等等,有兴趣可以搜索一下,我就不再赘述了。

关于元宇宙,会有怎么样的思想实验呢?

我们可以从一些脑洞开始。例如,发财圈同学在Myclub问了一个问题:“元宇宙的世界,还会有可口可乐吗?” 看似不着边际的,却也是一个不错的思想实验。

首先,我们先设定好这个实验条件和边界:在未来的五年里,认人类可以通过某种设备进入到虚拟世界中,这个世界虚拟物品可以摆脱物理规则的限制。

其次,我们需要一套推理框架作为工具:我们可以用前面提到的“点线面体”的理论。然后,我们的实验就可以启动了。

我们先要回归到用户需求层面,我们需要虚拟可乐帮助我们解决什么需求?

用虚拟饮料解渴?这就好比是在梦中喝水,并不能解决口渴的实际问题。因此,解决口渴的生理需求先要pass掉。

那喝饮料还有别的需求吗?回想一下,为什么我们每逢聚会,餐桌上明明有汤,却还要放几瓶饮料?


餐桌上放饮料不仅是为了喝,也是为了碰杯和敬酒。这是一种文化习惯,也是社交礼仪,因为个体间需要相互的认同和共鸣。因此,如果虚拟世界有一瓶可乐,大概率也是为了满足社交的需求。

试想一下,在虚拟世界,当你举起酒杯与人碰杯的那一刻,你要的是什么?要的是一种认同?是一种喜悦?还是一种源自多巴胺或者肾上腺素的化学反应?

因此,在元宇宙中,如果我们重新设计可乐,它要能更好的表达我们的身份和群体共鸣。那它可能是一瓶炫彩的可乐,碰杯后还能产生不一样的火花,为聚会增添一些愉悦和浪漫的气氛。

没错,我的思想实验的结果就是一瓶炫彩的可乐。

但要说明的是,和许多思想实验一样,在未被证实之前,答案可能不只一个。所以,请放开你的脑洞吧。

有些人可能会说“元宇宙”是个炒作概念,但是如果把它当做一场思想实验,反而是去伪存真的。而实验的成果,也可以辅助我们的现实工作。更重要的是,任何人都可以毫无成本地开启你自己的元宇宙实验。

未来已来,也欢迎大家一起加入这场元宇宙的冒险之旅。


也感谢各位关注我知识星球的朋友


opus

跨学科探索元宇宙的方方面面~~欢迎加入社群,关注后回复:群聊

Mixlab的羊毛怎么薅?
浏览 48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