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是如何做Code Review的?
共 25228字,需浏览 51分钟
·
2023-01-07 11:39
作为卓越工程文化的一部分,Code Review其实一直在进行中,只是各团队根据自身情况张驰有度,松紧可能也不一,这里简单梳理一下CR的方法和团队实践。
一、为什么要CR
-
提前发现缺陷
在CodeReview阶段发现的逻辑错误、业务理解偏差、性能隐患等时有发生,CR可以提前发现问题。 -
提高代码质量
主要体现在代码健壮性、设计合理性、代码优雅性等方面,持续CodeReview可以提升团队整体代码质量。 -
统一规范和风格
集团编码规范自不必说,对于代码风格要不要统一,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个人观点对于风格也不强求。但代码其实不是写给自己看的,是写给下一任看的,就像经常被调侃的“程序员不喜欢写注释,更不喜欢别人不写注释”,代码风格的统一更有助于代码的可读性及继任者的快速上手。 -
防止架构腐烂
架构的维护者是谁?仅靠架构师或应用Owner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所有成员的努力,所谓人人都是架构师。架构防腐最好前置在设计阶段,但CodeReview作为对最终产出代码的检查,也算是最后一道关键工序。 -
知识分享
每一次CodeReview,都是一次知识的分享,磨合一定时间后,团队成员间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集百家之所长,融百家之所思。同时,业务逻辑都在代码中,团队CodeReview也是一种新人业务细节学习的途径。 -
团队共识
通过多次讨论与交流,逐步达成团队共识,特别是对架构理解和设计原则的认知,在共识的基础上团队也会更有凝聚力,特别是在较多新人加入时尤为重要。
二、他山之石
2.1 某大厂A
非常重视Code Review,基本上代码需要至少有两位以上Reviewer审核通过后,才会让你Check In。
2.1.1 代码评审准则
-
如果变更达到可以提升系统整体代码质量的程度,就可以让它们通过,即使它们可能还不完美。这是所有代码评审准则的最高原则。
-
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代码,只有更好的代码。评审者不应该要求代码提交者在每个细节都写得很完美。评审者应该做好修改时间与修改重要性之间的权衡。
2.1.2 代码评审原则
-
以客观的技术因素与数据为准,而非个人偏好。
-
在代码样式上,遵从代码样式指南,所有代码都应与其保持一致,任何与代码样式指南不一致的观点都是个人偏好。但如果某项代码样式在指南中未提及,那就接受作者的样式。
-
任务涉及软件设计的问题,都应取决于基本设计原则,而不应由个人喜好来决定。当同时有多种可行方案时,如果作者能证明(以数据或公认的软件工程原理为依据)这些方案基本差不多,那就接受作者的选项;否则,应由标准的软件设计原则为准。
-
如果没有可用的规则,那么审核者应该让作者与当前代码库保持一致,至少不会恶化代码系统的质量。(一旦恶化代码质量,就会带来破窗效应,导致系统的代码质量逐渐下降)
2.1.3 代码审核者应该看什么
-
设计 :代码是否设计良好?这种设计是否适合当前系统?
-
功能 :代码实现的行为与作者的期望是否相符?代码实现的交互界面是否对用户友好?
-
复杂性 :代码可以更简单吗?如果将来有其他开发者使用这段代码,他能很快理解吗?
-
测试 :这段代码是否有正确的、设计良好的自动化测试?
-
命名 :在为变量、类名、方法等命名时,开发者使用的名称是否清晰易懂?
-
注释 :所有的注释是否都一目了然?
-
代码样式 :所有的代码是否都遵循代码样式?
-
文档 :开发者是否同时更新了相关文档?
2.2 某大厂B
-
在开发流程上专门有这个环节,排期会明确排进日程,比如5天开发会排2天来做代码审核,分为代码自审、交叉审核、集中审核。
- 有明确的量化指标,如8人时审核/每千行代码,8个以上非提示性有效问题/每千行代码。
2.3 某大厂C
-
推行Code Owner机制,每个代码变更必须有Code Owner审核通过才可以提交。
-
所有的一线工程师,无论职级高低,最重要的工程输出原则是“show me the code”,而Code Review是最能够反应这个客观输出的。
-
尽量让每个人的Code Review参与状况都公开透明,每个变更发送给项目合作者,及转发到小组内成员,小组内任何人都可以去Review其他人的代码。
- 明确每个人的考评和Code Review表现相关,包括Code Review输出状况及提交代码的质量等。
三、我们怎么做CR
3.1 作为代码提交者
-
发起时机 :发起Code Review尽量提前,开发过程小步快跑
-
代码行数 :提交Code Review的代码行数最好在400行以下。 根据数据分析发现,从代码行数来看,超过400行的CR,缺陷发现率会急剧下降;从CR速度来看,超过500行/小时后,Review质量也会大大降低,一个高质量的CR最好控制在一个小时以内。
-
明确意图 :编写语义明确的标题(必填)和描述(选填,可以包括背景、思路、改造点和影响面、风险等)
-
善用工具
:IDEA打开编码规约实时检测,减少代码样式、编码规约等基础性问题
(阿里编码规约插件: https://github.com/alibaba/p3c/tree/master/idea-plugin )
3.2 作为代码评审者
3.2.1 评审范围
主要从两方面来评审:
-
代码逻辑
-
功能完整 :代码实现是否满足功能需求,实现上有没有需求的理解偏差,对用户是否友好;
-
逻辑设计 :是否考虑了全局设计和兼容现有业务细节,是否考虑边界条件和并发控制;
-
安全隐患 :是否存在数据安全隐患及敏感信息泄漏,如越权、SQL注入、CSRF、敏感信息未脱敏等;
-
性能隐患 :是否存在损害性能的隐患,如死锁、死循环、FullGC、慢SQL、缓存数据热点等;
- 测试用例 :单元测试用例的验证逻辑是否有效,测试用例的代码行覆盖率和分支覆盖率;
-
-
代码质量
-
编码规范 :命名、注释、领域术语、架构分层、日志打印、代码样式等是否符合规范
-
可读性 :是否逻辑清晰、易理解,避免使用奇淫巧技,避免过度拆分
-
简洁性 :是否有重复可简化的复杂逻辑,代码复杂度是否过高,符合KISS和DRY原则
-
可维护性 :在可读性和简洁性基础上,是否分层清晰、模块化合理、高内聚低耦合、遵从基本设计原则
-
可扩展性 :是否仅仅是满足一次性需求的代码,是否有必要的前瞻性扩展设计
- 可测试性 :代码是否方便写单元测试及分支覆盖,是否便于自动化测试
-
3.2.2 评审注意事项
-
尽快完成评审
-
避免过度追求完美
-
明确评论是否要解决
- 避免使用反问句来评价
四、CR怎么避免流于形式
CR流于形式的因素很多,大概如下:
-
不认同CodeReview
-
评审者的姿态?有没有带来好处?有没有从中收获?这些都会直观影响团队成员的认可度
-
每个Review建议的提出都是一次思想交流,评论要友好、中肯、具体,避免教条式及负面词汇,在遵守评审原则下,同时尊重个性展现
-
团队集中CodeReview尽量不要太正式和严肃,轻松的气氛下更有助于互相理解,来点水果,聊聊业务聊聊代码
- 在Review过程有时候会陷入谁对谁错的争论,只要是为了寻求真理辩证的去看问题,哪怕是讨论再激烈也是有收获的,注意只对事不对人。
-
-
CodeReview后改动太大
-
发布前发现问题多,改动太大,影响项目计划
-
大项目要求编码前设计评审,小需求可以事先Review设计思路,避免最后的惊喜
- 每次Review的代码行数最好控制在数百行以内
-
-
评审者没有足够时间
-
评审者在任务安排上尽量预留好时间
- 尽快评审,代码在百行以内及时响应,在千行以内当日完结
-
-
评审者不了解业务和代码
-
代码提交人编写清晰的标题和描述
-
有必要的情况下评审者需要了解PRD
- 评审者需要提前了解系统和代码
-
-
Review建议未修改
-
这一点极为重要,需要对修改后的代码再次Review,确保理解一致,以及预防带问题上线
- 应用可以设置Review建议需全部解决的卡点,同时对于非必需修改的建议可以进行打标或说明
-
五、CR实践中发现的几个常见代码问题
笔者对个人CR评论问题做了个大概统计,Bug发现数占比约4%(直接或潜在Bug),重复代码数占比约5%,其他还有规范、安全、性能、设计等问题。在CR代码质量时,可以参考《重构:改善既有代码的设计》,书中所列的22种坏味道在CR中基本都会遇到。而此处我们主要聚焦以下几个常见问题:
5.1 DRY
DRY是Don't Repeat Yourself的缩写,DRY是Andy Hunt 和 Dave Thomas's 在《 The Pragmatic Programmer 》一书中提出的核心原则。DRY 原则描述的重复是知识和意图的重复,包含代码重复、文档重复、数据重复、表征重复,我们这里重点讲讲代码重复。
5.1.1 代码重复
《重构》中对“Duplicated Code(重复代码)”的描述: 坏味道行列中首当其冲的就是Duplicated Code。如果你在一个以上的地点看到相同的程序结构,那么可以肯定:设法将它们合而为一,程序会变得更好。代码重复的几种场景:
最单纯的Duplicated Code就是“同一个类的两个函数含有相同的表达式”。这时候你需要做的就是采用Extract Method (110)提炼出重复的代码,然后让这两个地点都调用被提炼出来的那一段代码。
另一种常见情况就是“两个互为兄弟的子类内含相同表达式”。要避免这种情况,只需对两个类都使用Extract Method (110),然后再对被提炼出来的代码使用Pull Up Method (332),将它推入超类内。如果代码之间只是类似,并非完全相同,那么就得运用Extract Method (110)将相似部分和差异部分割开,构成单独一个函数。然后你可能发现可以运用Form Template Method (345)获得一个Template Method设计模式。如果有些函数以不同的算法做相同的事,你可以选择其中较清晰的一个,并使用Substitute Algorithm (139)将其他函数的算法替换掉。
如果两个毫不相关的类出现Duplicated Code,你应该考虑对其中一个使用Extract Class (149),将重复代码提炼到一个独立类中,然后在另一个类内使用这个新类。但是,重复代码所在的函数也可能的确只应该属于某个类,另一个类只能调用它,抑或这个函数可能属于第三个类,而另两个类应该引用这第三个类。你必须决定这个函数放在哪儿最合适,并确保它被安置后就不会再在其他任何地方出现。
-
一个类中重复代码抽象为一个方法
-
两个子类间重复代码抽象到父类
- 两个不相关类间重复代码抽象到第三个类
反例
private BillVO convertBillDTO2BillVO(BillDTO billDTO) {
if (billDTO == null) {
return null;
}
BillVO billVO = new BillVO();
Money cost = billDTO.getCost();
if (cost != null && cost.getAmount() != null) {
billVO.setCostDisplayText(String.format("%s %s", cost.getCurrency(), cost.getAmount()));
}
Money sale = billDTO.getSale();
if (sale != null && sale.getAmount() != null) {
billVO.setSaleDisplayText(String.format("%s %s", sale.getCurrency(), sale.getAmount()));
}
Money grossProfit = billDTO.getGrossProfit();
if (grossProfit != null && grossProfit.getAmount() != null) {
billVO.setGrossProfitDisplayText(String.format("%s %s", grossProfit.getCurrency(), grossProfit.getAmount()));
}
return billVO;
}
正例
5.1.2 DYR实践忠告:private static final String MONEY_DISPLAY_TEXT_PATTERN = "%s %s";
private BillVO convertBillDTO2BillVO(BillDTO billDTO) {
if (billDTO == null) {
return null;
}
BillVO billVO = new BillVO();
billVO.setCostDisplayText(buildMoneyDisplayText(billDTO.getCost()));
billVO.setSaleDisplayText(buildMoneyDisplayText(billDTO.getSale()));
billVO.setGrossProfitDisplayText(buildMoneyDisplayText(billDTO.getGrossProfit()));
return billVO;
}
private String buildMoneyDisplayText(Money money) {
if (money == null || money.getAmount() == null) {
return StringUtils.EMPTY;
}
return String.format(MONEY_DISPLAY_TEXT_PATTERN, money.getCurrency(), money.getAmount().toPlainString());
}
-
不要借用DRY之名,过度提前抽象,请遵循 Rule of three 原则。
- 不要过度追求DRY,破坏了内聚性,实践中需要平衡复用与内聚。
5.2 Primitive Obsession
《重构》中对“Primitive Obsession(基本类型偏执)”的描述: 大多数编程环境都有两种数据:结构类型允许你将数据组织成有意义的形式;基本类型则是构成结构类型的积木块。结构总是会带来一定的额外开销。它们可能代表着数据库中的表,如果只为做一两件事而创建结构类型也可能显得太麻烦。
对象的一个极大的价值在于:它们模糊(甚至打破)了横亘于基本数据和体积较大的类之间的界限。你可以轻松编写出一些与语言内置(基本)类型无异的小型类。例如,Java就以基本类型表示数值,而以类表示字符串和日期——这两个类型在其他许多编程环境中都以基本类型表现。
对象技术的新手通常不愿意在小任务上运用小对象——像是结合数值和币种的money类、由一个起始值和一个结束值组成的range类、电话号码或邮政编码(ZIP)等的特殊字符串。你可以运用Replace Data Valuewith Object (175)将原本单独存在的数据值替换为对象,从而走出传统的洞窟,进入炙手可热的对象世界。如果想要替换的数据值是类型码,而它并不影响行为,则可以运用Replace Type Code with Class (218)将它换掉。如果你有与类型码相关的条件表达式,可运用Replace Type Codewith Subclass (213)或Replace Type Code with State/Strategy (227)加以处理。
如果你有一组应该总是被放在一起的字段,可运用Extract Class(149)。如果你在参数列中看到基本型数据,不妨试试IntroduceParameter Object (295)。如果你发现自己正从数组中挑选数据,可运用Replace Array with Object (186)。
给我们的启示主要有两点:
-
大部分业务场景和语言环境下,结构化类型导致的开销基本可以忽略
- 结构化类型带来更清晰的语义和复用
反例
public class XxxConfigDTO implements Serializable {
private static final long serialVersionUID = 8018480763009740953L;
/**
* 租户ID
*/
private Long tenantId;
/**
* 工商税务企业类型
*/
private String companyType;
/**
* 企业名称
*/
private String companyName;
/**
* 企业纳税人识别号
*/
private String companyTaxNo;
/**
* 审单员工工号
*/
private String auditEmpNo;
/**
* 审单员工姓名
*/
private String auditEmpName;
/**
* 跟单员工工号
*/
private String trackEmpNo;
/**
* 跟单员工姓名
*/
private String trackEmpName;
}
正例
其实就是怎么去抽象,对于特定领域的对象可以参考DDD里面的Domain Primitive(DP)。
public class XxxConfigDTO2 implements Serializable {
private static final long serialVersionUID = 8018480763009740953L;
/**
* 租户ID
*/
private Long tenantId;
/**
* 企业信息
*/
private Company company;
/**
* 审单员工信息
*/
private Employee auditEmployee;
/**
* 跟单员工信息
*/
private Employee trackEmployee;
}
public class Company {
/**
* 工商税务企业类型
*/
private String companyType;
/**
* 企业名称
*/
private String companyName;
/**
* 企业纳税人识别号
*/
private String companyTaxNo;
}
public class Employee {
/**
* 员工工号
*/
private String empNo;
/**
* 员工姓名
*/
private String empName;
}
5.3 分布式锁
5.3.1 未处理锁失败
分布式锁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并发冲突和保证数据一致性,锁失败时未处理直接返回,会带来非预期结果的影响,除非明确失败可放弃。private void process(String orderId) {
// do validate
try {
boolean lockSuccess = lockService.tryLock(LockBizType.ORDER, orderId);
if (!lockSuccess) {
// TODO 此处需要处理锁失败,重试或抛出异常
return;
}
// do something
} finally {
lockService.unlock(LockBizType.ORDER, orderId);
}
}
5.3.2 手写解锁容易遗漏
上面的加锁和解锁都是手动编写,而这两个动作一般是成对出现的,在手动编写时容易发生遗漏解锁而导致线上问题,推荐封装一个加解锁的方法来实现,会更加安全和便利。private void procoess(String orderId) {
// do validate
Boolean processSuccess = lockService.executeWithLock(LockBizType.ORDER, orderId, () -> doProcess(orderId));
// do something
}
private Boolean doProcess(String orderId) {
// do something
return Boolean.TRUE;
}
// LockService
public <T> T executeWithLock(LockBizType bizType, String bizId, Supplier<T> supplier) {
return executeWithLock(bizType, bizId, 60, 3, supplier);
}
public <T> T execteWithLock(LockBizType bizType, String bizId, int expireSeconds, int retryTimes, Supplier<T> supplier) {
// 尝试加锁
int lockTimes = 1;
boolean lock = tryLock(bizType, bizId, expireSeconds);
while(lockTimes < retryTimes && !lock) {
try {
Thread.sleep(10);
} catch (Exception e) {
// do something
}
lock = tryLock(bizType, bizId, expireSeconds);
lockTimes++;
}
// 锁失败抛异常
if (!lock) {
throw new LockException("try lock fail");
}
// 解锁
try {
return supplier.get();
} finally {
unlock(bizType, bizId);
}
}
5.3.3 加锁KEY无效
注意加锁类型与加锁KEY在同一个维度,否则加锁会失效。private void process(String orderId) {
// do validate
try {
// 此处加锁类型与加锁KEY不匹配
boolean lockSuccess = lockService.tryLock(LockBizType.PRODUCT, orderId);
if (!lockSuccess) {
// TODO 重试或抛出异常
return;
}
// do something
} finally {
lockService.unlock(LockBizType.PRODUCT, orderId);
}
}
5.4 分页查询
5.4.1 完全没有分页
反例正例private List<OrderDTO> queryOrderList(Long customerId) {
if (customerId == null) {
return Lists.newArrayList();
}
List<OrderDO> orderDOList = orderMapper.list(customerId);
return orderConverter.doList2dtoList(orderDOList);
}
private Page<OrderDTO> queryOrderList(OrderPageQuery query) {
Preconditions.checkNotNull(query, "查询条件不能为空");
Preconditions.checkArgument(query.getPageSize() <= MAX_PAGE_SIZE, "分页size不能大于" + MAX_PAGE_SIZE);
// 分页size一般由前端传入
// query.setPageSize(20);
long cnt = orderMapper.count(query);
if (cnt == 0) {
return PageQueryUtil.buildPageData(query, null, cnt);
}
List<OrderDO> orderDOList = orderMapper.list(query);
List<OrderDTO> orderDTOList = orderConverter.doList2dtoList(orderDOList);
return PageQueryUtil.buildPageData(query, orderDTOList, cnt);
}
没有分页的列表查询对DB性能影响非常大,特别是在项目初期,因为数据量非常小问题不明显,而导致没有及时发现,会给未来留坑。
5.4.2 分页size太大
反例分页size的大小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取决于业务需求、数据量及数据库等,但动辄几千上万的分页size,会带来性能瓶颈,而大量的慢SQL不但影响客户体验,对系统稳定性也是极大的隐患。private Page<OrderDTO> queryOrderList2(OrderPageQuery query) {
Preconditions.checkNotNull(query, "查询条件不能为空");
query.setPageSize(10000);
long cnt = orderMapper.count(query);
if (cnt == 0) {
return PageQueryUtil.buildPageData(query, null, cnt);
}
List<OrderDO> orderDOList = orderMapper.list(query);
List<OrderDTO> orderDTOList = orderConverter.doList2dtoList(orderDOList);
return PageQueryUtil.buildPageData(query, orderDTOList, cnt);
}
5.4.3 超多分页慢SQL
反例<!-- 分页查询订单列表 -->
<select id="list" parameterType="com.xxx.OrderPageQuery" resultType="com.xxx.OrderDO">
SELECT
<include refid="all_columns"/>
FROM t_order
<include refid="listConditions"/>
ORDER BY id DESC
LIMIT #{offset},#{pageSize}
</select>
正例
<!-- 分页查询订单列表 -->
<select id="list" parameterType="com.xxx.OrderPageQuery" resultType="com.xxx.OrderDO">
SELECT
<include refid="all_columns"/>
FROM t_order a
INNER JOIN (
SELECT id AS bid
FROM t_order
<include refid="listConditions"/>
ORDER BY id DESC
LIMIT #{offset},#{pageSize}
) b ON a.id = b.bid
</select>
以上 bad case 的SQL在超多页分页查询时性能极其低下,存在多次回表甚至Using Filesort的问题,在 阿里巴巴编码规范 中也有明确的规避方案,此处不展开。 最后,我们工程师的智慧结晶都尽在代码之中,而Code Review可以促进结晶更加清莹通透、纯洁无瑕、精致完美,值得大家一起持续精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