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走了,号还在:你的互联网“身后事”,将如何安排?

共 2793字,需浏览 6分钟

 ·

2021-04-07 02:19

作者:航叔
来源:电商行业(ID:dianshanghy) 

01

庞大的数字遗产,该如何安放?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又是一年清明,有人回到千里迢迢回到故乡,为已逝的亲人、祖先送上自己的思念与敬意。

 

而在千万网友心中,有这样一位“普通人”,他的生命永远停滞在了去年2月,但人们对他的思念与敬意却从未停止——

 

武汉市中心医院眼科医生李文亮,被媒体称为2020年武汉新冠肺炎的“吹哨人”,不幸感染新冠离世。

 

他的最后一条微博发在去年2月1号,“今天核酸检测结果阳性,尘埃落定,终于确诊了”。



如今,这条微博已经成为了网友们的“树洞”,人们日复一日地留言,或是哭诉自己找工作的不顺心,或是分享成功脱单的喜悦,抑或只是来看看李文亮医生。这条微博下的留言数量早已超过了100万,并且几乎每一秒都有新增留言。


李文亮医生的微博留言


李文亮医生的微博并不是网络世界中唯一的树洞。

 

2012年因抑郁症去世的女孩“走饭”,她的微博停在了9年前的3月18日,但直到你们看到这篇文章的前一分钟,还有人给她留言。


“走饭”的微博


在网络世界中,还有更多逝者的账号没有受到广泛关注,成为了荒原上无人问也无人打理的墓碑。每一座墓碑上,都刻着逝者生前的鲜活点滴。

 

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的创办人尼葛洛庞帝提出过一个概念:数字化生存。

 

互联网时代,人们的生产、生活、行为、思维等都将以数字化的形式展现出来。我们拍照发到朋友圈、将心情与思想活动在微博记录、通过支付软件买东西……

 

在数字化生存的大背景下,又衍生出了一个新概念——数字遗产,指用户死亡时遗留的个人所有的网络权益与财产,包括照片、文件、视频等等。

 

还记得那个梗吗?“你要把我笑死,然后继承我的蚂蚁花呗”。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每年全国死亡人口大约890万人,其中非正常死亡人数超过320万。


可以想象,每年有多少账号成为“墓碑”,这些账号又会留下多少“遗产”,而这些庞大的“遗产”要如何处置,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02

逝者账号保护机制背后的人文关怀

 

关于如何处理逝者账号的问题,在国外早已有相关保护机制。
 
2013年,谷歌成为了第一个允许用户指定继承人的平台,继承人被称为“闲置账户管理员”(inactive account manager),可以继承过世用户的Gmail、云存储和其他服务。
 
2015年,Facebook也推出了类似制度,允许用户指定遗产联系人(legacy contact)继续管理账号。
 
去年,微博和B站也分别推出了“保护逝者账号”和“纪念账号制度”。


最近,快手官方也宣布,自清明节起,将陆续上线悼念账号一期、二期功能,包括但不限于逝者用户的生卒年份显示、蜡烛标记、设置账号委托人等。
 
这些制度一经推出,便广受好评。
 
“人活一世不就是想给这个世界留下一点点痕迹吗?”有网友表示。
 
对于平凡人来说,不能像科学家一样留下造福人类社会的研究发明,也不能像艺术家一样留下永远激励世人的精神作品,社交账号中的点滴,也许是最能证明“我来过、我活过、我存在过”的证据。
 
从生者的角度来说,“纪念账号”则留下了一个念想。
 
在微博上,有一位名叫“徐二水”的博主于2013年去世,那之后,他母亲便注册了一个名叫“二水--妈”的账号,时常在他的微博评论下表达哀思、唠唠家常。

“二水--妈”的微博
 
2016年,他的账户被微博判定为僵尸号自动注销,母亲沉痛不已。

万幸的是,在网友的帮助下,账号又回来了。即便是冰冷的数字世界,也会因为使用者的温柔而变得温情。
 
互联网平台所推出的“账号保护”制度,也是为了将温情延续下去。这也体现了平台的人文关怀——关注人的尊严和价值,珍视人类精神文化与现象。


03

拦在数字遗产面前的技术难题

 

在用户眼里,将逝者的账号保留下来、保护起来,似乎只是举手之劳。

 

然而,对于平台来说,储存和保护所有用户的信息则是一笔巨大的支出。

 

根据2018年软件公司DEMO的报告,在中国,人们每天在微信发出的信息超过450亿条。预计到 2020 年,全球人均每秒将产生 1.7 MB 的数据,以全球人口 78 亿计算,那么一年就会产生 418 ZB 的数据,大约需要 4180 亿个 1TB 硬盘才能装下。

 

2021年,人们产生的数据只增不减。

 

如果再考虑到人口的增长趋势,联合国预计世界人口在 2050 年就能突破 97 亿这意味着现有的数据储存系统根本就撑不到下个世纪。



数据储存系统越紧缺,数据储存成本就越高。由于百度网盘的限速和Svip制度,人们对其一直颇有微词。但有人为百度网盘算了这么一笔账。

 

以百度自建的阳泉服务中心为例,每年的成本构成大致如下:硬件成本2.25亿+电费2亿+网费3.72亿=7.97亿。

 

折合到每TB(数据储存单位,1TB=1024GB)的成本,大约在132元。而且,为了保证数据安全,数据中心至少还要保留两个备份,所以真实的数据储存成本大概是396元/TB。

 

而这些成本还不包括CDN(内容分发网络)、租金、人工费用……

 

从这个角度来看,百度网盘328元/年的SVIP包年价格,似乎已经“仁尽义至”了。

 

至此,平台为什么会回收删除那些账号,也就不难理解了。

 

有研究者分析了一些头部平台用户账号变化情况,得出一个结论:到21世纪末或下个世纪初,一些平台生理死亡的数字用户,将超过活着的用户,其数量以十亿计。


这些账号不活跃,既不能创造收益,还要付出成本来维护,实在是得不偿失。

 

而将所有逝者在网络世界中的墓碑管理好,需要两个前提:超高的储存密度和永恒的储存时间。

 

在科幻小说《三体》中所描述的未来世界,一粒米大小的量子储存器可以放下一座大型图书馆的数据,但最多也只能保存2000年。


最后,人们发现把信息储存1亿年的唯一可行方法,是把字刻在石头上。

 

正如人无法永生,让每个人的数字遗产永存,或许也只是个假命题。


THE END

如需转载,请直接留言

如果喜欢我们的文章

可以点击右下角的在看

↓↓↓精彩视频推荐↓↓↓

由于公众号改变了规则,请在阅读后点击“在看”“加星标”,下一次推送时才能及时收到本号文章。
浏览 49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