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疆创新,「飞入」武汉大学
共 2616字,需浏览 6分钟
·
2021-01-15 23:56
报道数字经济
定义转型中国
无人机测绘领域迎来“新利好”。
在签约仪式现场泰伯网了解到,本次合作内容主要包括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三个方面,具体计划有成立产学研实习基地、进行贴近摄影测量专项合作以及共同举办无人机贴近摄影测量大赛和培训班等。
在武汉大学副校长李斐,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教授张祖勋,中国科学院院士、王之卓教育发展基金理事会副理事长龚健雅,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总裁罗镇华的共同见证下,大疆创新与武汉大学签署合作意向书
其实,一提到“校企合作”可能很多人会不以为然,因为在国内校企合作虎头蛇尾的情况太过常见。大多数所谓的“校企合作成果”只是停留在解决就业和用人单位需求的层面,能够真正进行产学研结合并输出技术创新和成果的,确实是凤毛麟角。
那么,为何这次大疆和武大的合作,能够被看作是“行业利好”呢?
聚焦于新技术,瞄准增量
从本次合作的具体内容中可以发现,大疆与武大合作的核心内容就在于针对贴近摄影测量技术的专项合作。贴近摄影测量技术可能还有很多人不太了解,简单来说就是通过无人机近距离对目标摄影,从而实现超高清晰度的实景三维建模的一种新技术,由于其是对目标的摄影而非传统的对地摄影,因此也被誉为是除了垂直航空摄影测量、倾斜摄影测量之外的第三种摄影测量方式。
这项技术从2019年由张祖勋院士首次提出,在经过不到两年时间的快速发展后,此时恰好处于技术接近成熟但产品化刚刚开始的关键阶段。在这个节点,有了大疆的加入和参与,凭借其在测绘无人机产品及解决方案的优势,贴近摄影测量技术的产业落地和产品化进程无疑将会大幅加速。
DJI大疆精灵Phantom 4 RTK对悬空寺进行贴近摄影测量
从近两年贴近摄影测量的试验和应用结果来看,这项新技术在古迹保护、灾害调查等领域创造了很多新的场景需求,比如对建筑物立面清晰纹理的采集,对地质灾害中关键细节的还原等等。贴近摄影测量不仅替代了传统的复杂技术流程,也创造了摄影测量应用里的增量市场,进一步拓宽了摄影测量的服务领域。
与此同时,当下适逢实景三维中国建设、三维智慧城市以及数字孪生城市等重要项目的起步阶段,而贴近摄影测量的主要优势就是在于对单体对象、建筑物立面、高落差区域以及近地面区域的精细化建模,这有效解决了以往这部分数据难以采集的问题,刚好为现有的摄影测量手段提供了补充。
会后,泰伯网从大疆方面了解到,本次合作虽然是大疆创新首次在测绘领域开展校企合作,但在其他领域的校企合作方面大疆却早有先例,并且成绩斐然。
比如2018年6月,大疆农业就与中国农业大学共建“农业无人机联合实验室”,在飞防药剂研发、农药喷洒技术等方面开展联合研发。次年,大疆发布的新款植保无人机就在梨树授粉、果树飞防药滴穿透性方面,均实现了大幅优化。
同理可证,大疆通过与武大的合作,未来也有望快速实现新的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据大疆工作人员介绍,武大团队先前已针对贴近摄影测量的技术要求对大疆提出了多项改进建议,其中就包括提高续航时间、更大面积的传感器等,并且这些提议均已在大疆产品的进步和迭代中实现。
实际上,以校企合作为代表的产学研结合,一直以来都是全球顶尖企业极为青睐的一种技术创新模式,类似微软与伯克利合作、脸书与纽约大学合作这样的成功例证比比皆是。此外,硅谷为何能够成为全球高科技的摇篮,很大程度上正是由于硅谷一方面拥有斯坦福、伯克利和加州理工等世界知名大学,同时还吸引了谷歌、英特尔、惠普、苹果、特斯拉等科技巨头,从而形成了基于产学研合作的技术创新体系,并最终推动了全球科技的创新与繁荣。
今天,从行业角度来看,近两年无人机航测无论是在市场端还是技术端都正在高速发展,贴近摄影测量、协同飞行、多传感融合等新概念新技术不断出现。如何适应和跟上行业的发展速度,怎样加速新技术的产业落地,已经成为了对行业从业者的全新考验。
最后讲点题外话,据说大疆与武大的最初接触,其实缘起自张祖勋院士的一次“偶然想法”。当时张院士在网上看到日本小松公司购买了1000台大疆无人机用于智能施工的新闻。
在为大疆感到高兴的同时张院士发现,小松公司虽然采用了中国的无人机产品,但其方案中的无人机数据处理软件却并非是国产软件,这让张院士非常不解。之后便托人联系上了大疆,想看看武汉大学和大疆能不能在软件端共同做些什么,然后就有了之后的合作接触,以及这次校企合作。
所以说,真正的利好都不会是机缘巧合,而更像是筹划已久。
加群提示
▶泰伯网目前建有六大领域社群:泰伯航空航天爱好者群、泰伯智慧出行交流群、泰伯智慧城市和数字政府交流群、泰伯信息技术交流群、泰伯智能制造交流群、泰伯全球读者交流群,入群请加泰伯小姐姐(微信:17864105751),同时备注您想进的群。
提供新闻线索请发送至邮箱:news@taibo.cn
《精读》